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大学生网评大赛】东湖评论:“愧疚”教育引争议,感恩的种子不能这样浇水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17:45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有媒体报道,安徽一名中学班主任,在课堂上播放由老师收集的家长工作现场视频,很多同学看着看着就红了眼眶,画面十分感人。对于这段视频,网友们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才是教书育人的意义,没有一句说教却胜过千言万语。但也有不少网友对此并不认可,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种“愧疚式教育”,不仅形式主义严重,而且还会打击到部分孩子的自尊心。

作家刘娜曾说:“中国式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父母无法安放绝望无助的自己,打着‘还不是为了你,我才牺牲了自己’的名义,让孩子在愧疚中一生过得拧巴又委屈。”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所乡村学校,这位老师本意是想通过收集家长在外工作的视频,让学生看到自己父母在外辛勤劳动的场面,理解父母在外打拼的不容易,以此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然而视频的评论区却是众多网友现身说法:“我就是在这种教育环境长大的,长大了以后也很难逃离这些负面影响,甚至会因为那些愧疚感和负罪感不断折磨自己,无法和自己和解……”可见,老师的本意是好的,但这种方式的合理性还有待考察。

这种引起学生“愧疚感”的教育方式短期内确实奏效,很多学生第一次看到父母在外辛勤劳作的场面,内心非常震撼,会产生一种愧疚感。然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启发思考和引导成长的过程,“愧疚式教育”是否符合这一宗旨呢?心理学相关研究显示,一旦父母对孩子产生了“付出感”以及“牺牲感”,就难以避免地自觉十分伟大、十分不易,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亏欠了自己,从而企图从孩子身上获得报偿,当这种情绪传达给孩子时,孩子随之产生的情绪只能是愧疚感,以及无力支付“报偿”而导致安全感的严重缺失。

愧疚不是教育,爱也并非“常觉亏欠”。制作视频的老师表示:“孩子们看的时候很认真、很安静,有些孩子眼睛红了、湿润了”。笔者认为这种推崇“苦”“哭”式的,自我陶醉的煽情教育,不是平等的,公平的,科学自然和符合逻辑的面对面真诚沟通表达的教育方式。正如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教育更为科学和有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的根本目标。

别用沉重的爱套牢孩子的手脚,禁锢他们的灵魂。停止“愧疚式教育”,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老师家长以身作则,用行动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这对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孩子性格的养成都至关重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舒晴(郑州大学)

责编:丁玥

大学生评论大赛图.jpeg



【责任编辑:何青】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