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聚焦“专精特新”,构筑向“新”而行的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9日21:5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明确提及“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这是“专精特新”一词,连续第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我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支持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

当前的共识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主体,是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方面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有这样的基础和能力去实现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也是他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等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它的发展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突出中小企业的细分市场优势,激发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那么,如何架设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新质生产力的桥梁?

回首人类的发展进程,从石器时代到蒸汽时代再到信息时代,再到当下的智能时代,我们会发现时代的更迭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早已活在科技的潮流之中。创新正如撬动新事物的杠杆,总能迸发出强大关键的力量。新质生产力突出创新起主导作用,明确了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创新同样也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灵魂,高度重视研发、技术专利,追求高品质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特征。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要各级职能部门持续凝聚企业“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战略共识,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己本身也要摈弃规模崇拜,拒绝多元化诱惑,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竞争力提升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瞄准“缝隙市场”发挥工匠精神,在细分领域建立更强劲的竞争优势,发挥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领头羊”和“生力军”作用。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到“机器作业”,再到“无人工厂”,生产力的变革带来了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资源获取方式的巨大改变。传统工业模式已无法适应未来制造业要求,未来发展需要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同时,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速转型升级,有效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高度细化的社会分工结构下,需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尖端技术增强产业链节点之间的协同合作,打造出一个平台化、一体化、智能化的未来工业生态系统。如武汉跨越长江奔跑的无人全自动驾驶汽车“萝卜快跑”,就是利用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本身汽车产业优势,运用 “上云、用数、赋智”数字化技术,不断地把底层的要素数字化、流程数字化、活动数字化到实际生活场景中决策数字化,这一科创“新物种”正是积极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转型升级,增创竞争新优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因为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各级职能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着力在为企业服务上下功夫,加强企业产权保护,才能激发涌现出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也肩负着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即时赋能的责任,要综合运用信用产品、扩大授信审批权限、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站式“私人定制”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精准解决科创型企业融资痛点、难点问题。对企业来说,要摒弃“小富即安”思想,坚定信心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方向发展,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国家以“专精特新”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已经形成,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共同发力,必将不断的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献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新动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卢希(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