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演出市场 “代拍”现象需警惕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5日22:1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两年来,国内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各类演唱会、音乐节、话剧音乐剧等活动频繁举办,门票“秒售罄”已不罕见。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相关部门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对“黄牛”重拳出击,全面推行实名制售票,令广大消费者拍手称快。然而,由于供需不等、票仍难抢,一股“找代拍”的风气又开始流行,并愈有搅乱演出市场之势,让人猝不及防。

代拍,即利用各类手段帮助他人购买演出门票,自己从中获取一定利润。和普通的黄牛相比,代拍套路更多、隐藏更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参与人群广。成为代拍门槛极低,不论男女老少、民间官方,只要“手速快”,在任何场景、任一手机均能操作,抢到便“血赚”,失手也“不亏”,导致抢票时“路人”扎堆,真正想看演出的群体机会少、购票难。

二是利润空间大。有些商户违规借助科技手段,打着“早预约、早上车”的旗号,将代拍费用抬至天价。有些主办方滥用追星热情,私自预留工作证和邀请函,让不少粉丝为图“保险”,无奈选择超高价录入信息,最后赚的“盆满钵满”。

三是实时监管难。代拍往往都是线上联系,网络交易本身自带虚拟性,很难控制,加上信息不对称,导致各类欺诈行为层出不穷,比如消费者被“放鸽子”,或者私下转定金,待相关部门介入时早已“钱票”两空,根本防不胜防。

其实,代拍的盛行,和强实名制关系密切。从推行“实名制”的初衷来看,本应是消费者与主办方“双赢”的举措,一方公平竞争,无需溢价购票,一方透明操作,维系正常市场秩序,避免舆论压力。然而,却因某些主办方过度逐利、失了诚信,狂热粉丝盲目追星、失了利益而造成“两败俱伤”,让代拍有了市场,陷入“实名越严、票价越高”的怪圈。

先治标,再治本。门票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炒的。强实名制是规范票务市场的必要之举、务实之举,其合理性毋庸置疑。反而,“代拍”行为兴起的背后,实质是部分主办方钻实名制执行漏洞,勾结票务及黄牛“藏票”、“炒票”。为此,进一步强化监管、完善机制,凝聚整治合力,做足实名制“后半篇”文章势在必行。

首先,监管部门要扛责上肩,出重拳治乱象。整合市场监管、文旅、公安等部门,织密线上线下监管网络,对不履行应尽义务、恶意炒票、高价代拍等乱象,采取罚款、约谈等方式,以高压态势予以打击,形成震慑作用。优化监管手段,在门票销售、流向与使用过程中加快探索新技术,严防规则制度漏洞。注重宣传引导,利用各类途径向公众普及常识、发布提醒,增强防范意识。

其次,行业部门要强化自律,严底线守规矩。作为一场活动主办方和票务方,落实市场经营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实名购票、实名进场、公开门票数量等相关制度,合理定价、诚信经营,勿因盲目逐利而踩雷。行业协会发挥“导航”作用,制定自律公约,将违法违规平台列入黑名单,让公平、透明成为整个行业的“硬门槛”。

再则,消费者要坚持原则,擦亮眼防陷阱。养成科学理性的消费习惯,克服盲从心态和“捡漏”心理,自觉向炒票、代拍说“不”,坚决不与黄牛、中介为伍,让其没有市场、难成气候。倘若面对交易纠纷,积极用官方渠道举报投诉、申请援助,全力维护自身权益。

演出市场火爆来之不易,良好风气还需共同努力。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共进,用实际行动为一路狂飙的演出市场保驾护航,还市场一方净土,不断推动文化事业繁华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治峰(湖北孝感)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