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树立大食物观,端牢中国饭碗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2日09:0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我们要深刻把握大食物观的内涵,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能,切实维护粮食安全、食物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树立大食物观,基础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粮食安全就没有食物安全。“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对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十八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我们要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建设水利设施、农田输配电建设等手段综合施策,守护好耕地红线,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能是首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今年粮食产量要实现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这就需要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科技创新是动力。无论是提升粮食单产,还是强化田间管理,无论是强化种业行动,还是发展智慧农业等,都始终离不开科技创新。要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强化田间管理,注重精细化的科学管理,不断激发耕地活力,深挖潜力提升粮食产能,让有限的土地生产更多的优质中国粮,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坚持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的辩证统一。保障食物安全是对确保粮食安全的拓展升级,两者辩证统一于大食物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有树立大食物观,把粮食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始终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成色更足,才能解决好中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才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基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