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强调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路径,并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置于“六个必须坚持”之首,足以彰显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身入”基层察民情,在推己及人中将人民冷暖“置顶”。民生关乎民心,民心连着党心。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党都始终如一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群众冷暖安危时刻记在心上。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前进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经常性地到田间地头走一走,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体察群众冷暖,了解群众需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担当作为,把为民服务的工作能力锻炼得更强,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形成“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工作闭环,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
“心到”群众赢民心,在休戚与共中将群众利益“置顶”。“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回望我们党跨越世纪的峥嵘足迹,从“一级英雄”李延年,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再到“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一代代共产党员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至高位置,披肝沥胆,义无反顾,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正确把握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永葆一颗矢志为民的赤子之心,一如既往地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兵”。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心心相印,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方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行至”实处解民忧,在同舟共济中将群众期盼“置顶”。“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涓涓细流汇成浩瀚大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与智慧,党员干部要以人民群众为师,认真倾听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划福利,找准制定政策的切入点,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跟党走、跟党干的无限激情。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始终关心“粮食和蔬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同时,要以“百姓口碑”为标尺,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蓄积奋发有为、造福于民的热劲儿,“干”字当头、“实”字为本、“勤”字为要,用勤奋肯干诠释责任与担当,努力创造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奔赴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坚持人民至上就必须把群众永远“置顶”,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用实际行动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雨奇(四川广元)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