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大学生网评大赛】燃文化之火,展国之风光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3日21:4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诚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识和坚定。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有千年历史底蕴的背景下,吾辈青年又应如何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让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经久不衰呢?

传承传统之炬火,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日报》也指出:“如果没有生生不息、丰厚滋养的根与魂,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诚如此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就是中华儿女的精神之源,只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才能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才能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大气磅礴,以独特方式诉说文化瑰宝的今世前缘,映照出中华文化的万千气象。国风舞蹈《只此青绿》古色古香,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将中华传统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带领观众穿越时空、畅游华夏文明的长河。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国之青年需揭开传统文化的面纱,更加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担起文化传承之重任。

立足时代之康衢,坚持守正创新。“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根据形势扎实推进新确定的重点项目和创新性举措。诚然,当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祖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随之巍然耸立。无论是利用现代科技打造的“数字敦煌”让万佛千窟走进大众视野还是《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唤起人们深藏于心的诗意、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都无疑告诉了我们——中华文化不能只活在典籍书卷中,它必须活在当下,活在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国之青年应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牢记在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道路。

面向世界之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根本要求,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指明了前进方向。揆诸当下,北京冬奥会采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折柳寄情”,以“中国式浪漫”让世界人民耳目一新;北京园博会等各个峰会的相继举办让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携手前进,绘成满园春色;新华社开设英文客户端,为国际传播开辟新渠道,助力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村上春树曾在《且听风吟》中说到:“文明就是传达。需要表达、传达之事一旦失去,文明即寿终正寝。”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要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掌握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有言:“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肩负起以文立心、以文培元的使命担当,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与热,就如余光中先生所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方后土。”相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定能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力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刘文颖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