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网络带货如同一匹野马,奔腾在无垠的互联网草原上。这股力量无疑带来了商业模式的革新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但其背后的乱象亦如同狂风暴雨,时常让人防不胜防。
网络带货模式的迅猛扩张,一度被视作零售业的“弯道超车”策略。通过网络红人、影响者的个人魅力和信任效应,商品能够迅速被推至千家万户。然而,这种模式下的商品质量却常常成为牺牲品。诸多带货主播为了追求销量的最大化,罔顾商品的品质,甚至夸大其词,美化事实,以次充好,从而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在这股浪潮中往往被过度营销的华丽词汇所迷惑,买到手的往往是失望和愤怒。
网络带货的虚假宣传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带货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制造假象,如虚假的折扣、夸大的销量数字、甚至利用技术手段制造虚假的购买热潮。这些虚假宣传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良性竞争的商业环境。
网络带货的售后服务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传统的零售模式中,消费者购买商品后若有问题,可以直接找到商家解决。但在网络带货的过程中,由于商品的销售链条变长,责任主体不明,消费者遇到问题往往无门可敲,权益难以保障。
网络带货乱象的背后,是监管的滞后与市场的无序。在新兴事物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监管总是滞后一步,未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和法律来规范行为,使得部分带货主播在灰色地带中肆意妄为。市场的无序,则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行业内部的“游戏规则”不够明确,造成了恶性竞争。
因此,要治理网络带货乱象,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加强法规建设,对网络带货进行明确界定和规范,特别是对虚假宣传、质量造假等行为设立严格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其次,建立健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比如退换货流程的简化、售后服务的强制标准化,以减少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再次,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带货主播建立诚信体系,自觉遵守行业规则,为消费者提供真实、透明的商品信息。最后,提升消费者自身的辨识能力,通过公共教育等方式,增强消费者的风险意识,避免盲目跟风。
网络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本身是中立的。它既有推动商业创新的巨大潜力,也暴露出监管滞后、市场无序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它,也不能放任它野蛮生长。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在市场规则的引导下,网络带货才能健康发展,真正服务于消费者,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佳豪(武汉大学)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