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娃娃大厨”爆红网络。前有徐州徐海路幼儿园开设烹饪课,萌娃“解锁”50多种菜肴,网友直呼“建议全国推广”;近日又逢三月三上巳节,武汉市蔡甸区玉贤中心幼儿园、江汉区唐家墩小学也将“灶膛”搬进学校,孩子们纷纷化身“厨神”,水煮芥菜鸡蛋、制作面点、煎炸蒸烤像模像样。
近年来,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已成为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重要课题。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最新《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要求从当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小学和初中学生要掌握做菜做饭的本领,在实践中培养知行合一的精神,树立劳动光荣的美德。
不管是教育政策的推出,还是学校师生的践行,均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事实上,现代社会有不少学生患有“生活困难症”,从小沉浸在题海战术中,与各种书籍和习题打交道,面对生活却是一团乱麻,“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迫切需要补上“劳动”这门必修课。
“做饭式”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常说,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其实,劳动也是一种智慧,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收获快乐。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教会孩子们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功的道理,还能从小培植他们热爱生活的精气神,让他们在齐动手、共分享中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夯实基础。同时,还有的学习同传统节日相结合,用传统技艺制作美食,让学生感悟浓郁的民俗地域风情和培养文化自信。
“做饭式”劳动是学校开设多元化课程的具体体现。过去,受限于安全风险等因素,不少学校简单粗暴地将劳动定为家庭作业,比如要求学生烧一个菜,以拍照打卡形式检查,但往往演变成家长代劳的闹剧。而现在,为办好校园劳动课,学校在安全性、难度和可操作性上进行了充分考量,比如幼儿园为孩子们定制了迷你灶台,提前准备防烫手套和透明防溅眼罩,确保孩子操作安全;小学请来了专业厨师进行做饭指导,还邀请传统手艺传承人和学生家长担任嘉宾和评委,为孩子下厨全方位护航。这些举动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探索劳动教育的创新和细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呼吁:“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劳动育人的价值正在于此。期待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因材施教,开设特色、优质的“做饭式”劳动课,让孩子们在“人间烟火”的劳动中练就诗和远方所需的“八般武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雷奥琳(宜昌夷陵“10 观点”网评团队)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