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伴程马拉松”输掉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8日08:1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4月14日,北京半程马拉松开跑。直到比赛进行到最后几百米,选手何杰尚落后于人,3位外籍运动员中有人做出回头看、摆手等动作,何杰终以1秒优势夺冠。随着直播画面的广泛传播,此事掀起轩然大波。15日,组委会发布公告称,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开展调查。

这次半程马拉松开赛前,就因精英选手赛前被取消资格,引发舆论关注。比赛结束前的“慢动作镜头”,更令公众大跌眼镜,质疑何杰是“被保送”的半马冠军;一字型并跑的三名外籍选手,被戏称是“三只跑完全程的兔子”。

网友把这次北京的半马赛戏称为“伴程马拉松”。

这是一场罕见的没有胜利的比赛。面对众多网友的质疑、吐槽和调侃,我们不禁要问:这场“伴程马拉松”究竟输掉了什么?

关于马拉松,有个美丽的传说。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击败波斯人,赢得马拉松战役胜利;希腊士兵斐迪庇第斯跑回雅典,传递完胜利的消息后倒而亡。1896年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为了纪念这位牺牲的“通信兵”,设置了从马拉松跑到雅典的长跑比赛。

一个多世纪以来,马拉松比赛早已享誉全球,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半路上杀出个“伴程马拉松”,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演技的穿帮。公众围观马拉松比赛,图个获得精神方面的愉悦感。观看比赛不同于看戏,后者事先有剧本,演员必须按照规定的动作演绎故事,而所有的比赛不需要脚本,也不能有脚本,无法预料结果正是体育竞技的魅力所在。一旦赛场上的竞争对手如同谦谦君子,主动“让贤”,竞技变成演技,哪有不穿帮的道理?

穿帮的演技,必然留下口实,被网友不断吐槽。“三个徒弟保唐僧。”“演技不行,又没演练,差评!”诸如此类的跟帖评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胜枚举,由集体气愤汇集起来的负面“人气”,相信不是主办方愿意看到的。

资本的逻辑。奥运会接纳马拉松长跑,原本是纪念历史上令人敬仰的战士。创办这个比赛项目的动机相当纯洁,并无铜臭味。当代社会,资本对体育赛事的渗透日渐增多,资本和体育原本可以共赢,如果资本强势介入,资本的逻辑主宰体育赛事,资本就可能设计比赛的“剧本”,“导演”赛场的“故事情节”,出现滑稽的场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实力的赛手被拒之门外,资本的“脸色”已经受到质疑。半程马拉松的“伴程化”,坐实了网友的怀疑:“第一名是啥人物啊?”“赞助商品牌代言人。”“有钱能使鬼推磨。”迄今为止,未见新闻反转,这反而让资本干预变得更为尴尬。

规则的弱势。体育竞技受欢迎,既在于体育竞技富于戏剧性变化,更在于竞技规则的铁面无私。任何违规的行为,都要受到“黄牌”警告,甚至被“红牌”罚下。马拉松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包容性,不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人都可以报名参赛。精英选手贾俄仁加参赛资格的得而复失,暴露出本届北京半马赛报名规则的弱不禁风,为酿成大事件埋下伏笔。

体育赛事的铁律是:赛事结束,有输有赢。正是这样的输赢,让主办方可以自豪地宣传本次比赛“圆满结束”。本次北京半程马拉松变成“伴程马拉松”,不论是获奖的冠军还是那三位“友谊第一”的国外赛手,连同赛事主办方,没有真正的赢家。

一场没有真正赢家的竞技比赛,究竟输掉了什么?

玷污了体育精神。马拉松长跑作为奥运会的传统项目,本应秉承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更快、更高、更强”。按照这样的精神,挑战个人潜能,追求对极限的超越,是每个参赛者的目标。同时,奥林匹克精神也包含了公平、公正、平等和自由的内在要求。对照本次的北京半马赛,最后一刻同时冲刺的四位赛手,他们身上是否展示出应有的体育精神?答案显然不言自明的。越是这样,越是玷污了半马赛应有的体育精神。

拖累了城市形象。承办马拉松比赛,已然成为我国城市间的一种时尚,不少城市在打造本地的马拉松赛项目,有的城市甚至打造了马拉松赛的“双子项目”。一座城市承办马拉松比赛,必然包含着利用体育赛事塑造城市形象的实用目的。通过万人的参与和电视直播,借助马拉松赛提升城市形象。一旦这样的赛事出现了重大舆情事件,赛事所在地的城市形象因此受到拖累。这样的“减分”,减损的是举办地的城市形象,可谓得不偿失。

伤害了公众感情。当代社会,观看各类体育赛事成为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体育竞技满足了公众的情感消费需求,虽然面对竞技结果的输赢,观众也是有恨有爱,对于失败者的“怒其不争”,也仅限于技术方面的牢骚,这样的抱怨背后更多是爱之切的写照。反观这场“伴程马拉松”,无疑伤害了公众的集体感情。在跟帖评论区,竟然找不到一条替冠亚军们以及主办方“帮腔”的帖子。这样的“舆论一律”,更让人觉得心碎。

正如竞技场没有永远的冠军,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作为一项全球性的大型体育竞技活动,马拉松赛在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出现一些尴尬的事情也在意料之中。

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面对失败,有自我反思的勇气,通过反思,吸取教训,为的是将未来的比赛项目办得更好。面对处于舆论漩涡的“伴程马拉松”,又如何反思?

赛事数量应该有所节制。再好的比赛项目要保持魅力,必须坚持节制原则。节制意味着举办活动的数量要科学规划,举办的周期要合适。奥运会受欢迎,在于四年一遇。马拉松赛事在数量上是否科学合理。如果不是“伴程马拉松”事件的出现,兴许还不会引起重视。粗略检索发现,国内的同类比赛不下四五十个,并且都是年度的。如此密集的赛事,暴露出的是城市发展的同质化问题,没有差异化发展,文旅、马拉松的泛滥化现象,值得反思。

体育竞技应该远离商业。真正的体育竞技,本该是纯然的兴趣培育出来的大众文化形态。马拉松长跑门槛低,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其中,本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契机。这样的项目一旦向资本开放,赛事的商业色彩浓厚了,活动的动机复杂了,赛事就有了前台和后台的分离,前台呈现的是体育竞技,后台是资本操纵着比赛。真正的大众化赛事不能远离商业,体育竞技的伦理问题就会主动上门。半马赛的“伴程现象”,就是伦理空场惹出的是非。

体育精神应该发扬光大。马拉松长跑有着巨大的社会动员功能,它能在短时间向公众发出号召,让数以万计的人汇集到它的旗帜下。这不是马拉松比赛本身的魅力,而是体育精神与社会发展的理念相吻合,激励更多的人通过参与其中,从中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和创造精神。让体育精神重返赛场,让更多的人将体育竞技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所有马拉松赛事主办城市应当努力的方向。

所有的失败都有启迪价值。也许,北京的这次半马赛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但不能就此否定马拉松赛的正当性,不能对北京的半马赛失去信心。相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让“伴程马拉松”成为历史,需要所有的马拉松赛事主办方集体交出优异的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欢妮(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