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基层减负,既要减又要赋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9日17:0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被引入政务服务领域,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号和工作群组让人眼花缭乱,一些形式主义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强制推广、频繁打卡、滥用积分排名、统计在线时长,更有甚者把政务应用程序作为工作考核日常化、督导检查线上化的载体,将政务应用程序和政务公众账号的关注点赞、转发评论作为考核评价、评比评选依据,纳入部门党建、绩效、文明创建等考核范畴。要解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纸面上的形式主义”“口头上的形式主义”,真正给基层干部“减负降压”,既要减又要赋,赋的是干事创业的热情,是数据赋能的创新,是久久为功的耐性。

减的是千表万报,不是干事创业的热情。数字化治理、智能场景的运用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某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理解问题过于片面,而简单地将应用次数、下载打卡人数、上线时长等“数字”等同于治理效能,所以大量造应用,制表格、拆解数据、下发基层,哪个部门表格填的好,数据造得妙,那就是工作达标,基层干部日常工作围绕数字空转,本职工作被丢在一旁,干事创业的热情逐渐冷却。比起各种“僵尸”软件和平台,以及数字呈现出的治理结果,基层干部在各种突发状况中锻造出来的能力与人品不是更值得被信任吗?干部干部,关键看“干”了什么,与其多填表在群里当“收到机”,还不如少些“收到”,多些“做到”,老百姓多些“得到”。表格少了,解决问题快了,干事创业的实绩才能出来,干事创业的热情才能加满。

减的是向下嫁接,不是数据赋能的创新。某些地方为了打出数字创新智能治理的特色亮点,大量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最终所谓的大数据创新就是要求下级部门多填几张表,多登录几个平台,多录入几个系统,网站系统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基层多头对接,不堪其负。每个平台都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区域化的问题没根治,部门分割的边界限制始终是数据创新赋能现代治理的最大阻碍。智慧城市绝不是闭门造车,数据赋能也不是各扫门前雪。群众喜欢什么、缺乏什么、满意什么,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等问题才是数据赋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好顶层设计的先手棋,将自下而上的需求化为数字赋能的动力核心,综合应用集成,一站办理,多个业务系统横向融通,自上而下畅通智能化工具,数据赋能创新创到点子上,工作效率上去了,基层负重才能减下来。

减的是数字考核,不是久久为功的耐性。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慧化,各领域技术手段在升级,而做好政务服务绝不是一蹴而就,久久为功的耐性必不可少。数字考核下,基层治理绩效简单的被量化为具体数字,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被模块化、固化为特定的数字,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久而久之,智慧化变成了简单的数字游戏。归根结底,要扭转错位的政绩观,及时扑灭功利主义的苗头,科学合理考核,不把台账整得好不好、APP下载得多不多,拍照打卡上传得快不快作为对干部实际工作的评价,减下数字考核,让基层干部敞开了手脚真抓实干,让他们有热心、有创新、有恒心久久为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试问,人民群众真的关心政府部门填了多少表、开了多少会、造了多少APP吗?他们真正关心的从来不是数字,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因而,落实基层减负,就要从便民利民的中心出发,真正催生出互联网融合政务服务给大家带来的幸福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书依(武汉市江岸区)

责编:刘文颖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