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4日14:4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健全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动员体系、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供给体系等9个部分、24个要点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对于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进入新时代,中国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尤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志愿服务在广度上覆盖到全国各地,在深度上延伸到城乡基层。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现实需求,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此,以《意见》的出台为契机,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十分必要、正当其时。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向上向善力量。“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曾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志愿服务具有价值引领的功能,是深度体验活动,是涵养精神的独特方法,通过服务别人来提升自己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宽广视野。新时代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就是要传承中华美德、践行主流价值,学习雷锋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做真理的传播者、文明的播种者,把服务群众与宣传群众、引领群众有机结合,政策宣传、卫生保洁、行人引领、标识提醒、政务服务……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中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以涓滴之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能。

擦亮志愿服务品牌,培育塑造文明新风。志愿服务组织是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是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也更加需要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不断充实和延伸特色志愿服务。近年来,全国各地志愿服务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色项目涵盖社区服务、义务助残、环境卫生、乡村支教、赛会服务、导医导诊、爱心捐助……这些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出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探索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路径模式,带动了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不仅充实了城市文化底蕴,助力打造“含金量”更高的文明城市,更生动诠释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为社会文明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刷新群众幸福指数。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群众的需求在变,志愿服务内容与时俱进,一心为民的本色始终未变。当前,我国注册志愿者达2.36亿人,进一步提高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参与率、活跃度,关键是要把“居民所需”与“党员所长”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增加志愿服务优质项目供给,有效拓宽基层参与渠道,汇聚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志愿者关爱行动”,积极开展评优推优活动,发动各级媒体广泛报道志愿者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善待志愿者的良好环境,使广大志愿者的成就感、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另一方面,创新打造“社工+志愿”工作模式,推动志愿与信访矛盾化解、基层治理、“两企三新”党建等工作充分结合,大力支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技、卫生健康、养老助残、应急救援等领域志愿服务发展和品牌建设,有力促进志愿服务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今天的中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已然深入人心、蔚然成风。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感召、带动更多人增强主人翁精神,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我们就一定能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做出新贡献,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更多正能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宁云平(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