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激发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14:2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以组织振兴来引领和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前提。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心骨”,要以提升组织力为统领,突出政治功能,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实现“革命性锻造”的主体性确证。而民族地区红色资源富集,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历程,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作用。对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如何以党建引领促成红色资源同乡村振兴的价值耦合,以文化建设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红色样板”,熔铸推进民族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已然成为一门新的时代课题。

红色资源让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相互激荡、彼此生发

红色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既包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持续奋斗中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留存物品、历史文献等物质文化,还包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重大决策、政策法规、纪律条例等制度文化以及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各地在推进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政治、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特征下的发展模式,从而助力打造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同频同步的有效传导机制。

引得民族团结进步的“源头活水”。红色资源是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的要素化显现、具象化表达,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大历史观”的生动诠释,更贮藏着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深厚积淀。通过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能够为引导和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提供事实依据,为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提供价值根基,为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提供行动指引,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社会实践视角中积淀文化自信,不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激活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池春水”。红色资源除了本身所表达的历史形态之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形态,从而直接成为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动力质态。红色资源因其独特的政治属性与可塑特性嵌合乡村振兴工作运用情境,能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多措并举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挖掘好、展示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求发展,深入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充分挖掘民族地区农村发展潜力,打牢各民族紧密联系走向共同富裕的精神纽带,助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走向纵深不断“造势”“谋局”。

把党建引领这条红线贯穿于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全过程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引领基层社会发展的战斗堡垒,主要通过组织力的发挥实现对外领导与对内建设,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红色资源天然充当为这一伟大事业提供深层次动能的现实角色。具体来看,党建引领能够使得红色资源成为党建工作的思想支撑、功能载体、方法体系,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大维度出发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为组织领导提供柔性思想感化,将经济发展附以“文化×”市场效应,以释放出强大政治势能。

做细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聚合队伍资源,构建“行动支部”、志愿者、网格员等多方力量,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借助数字技术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性排查和清单式梳理,以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视角改造提升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的观览效果,为红色资源搭建法律监管、行动计划、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度支撑,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学术课题研究和资源保护指导,在整合串联中构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资源全域。

做实了红色阵地创新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凝练当地红色资源特质打造共享组织符号空间,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培训班等学习活动为载体,将红色资源、文化、精神内容置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领域全过程,总结形成一系列特色党建工作品牌、范式、方法,并将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建设经验汲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中去,实现从乡村振兴到美好生活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融合转向。

做强了红色产业规划布局。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将红色资源置于文旅产业的发展脉络之下,聚焦红色旅游、红色培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功能定位,增加红色文创产品的实物供给和网络宣传,采用市场化机制吸引结合当地红色资源要素开发落地的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业态入驻,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把红色教育同名胜游览、生态体验、网红打卡等内容统一起来,引导各民族将红色资源内化为共筑共治共享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勾勒出“农文旅”三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体例。

以守正创新点燃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守正”就是坚持真理、坚守正道,“创新”就是开辟新境界、探索新形态,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守住红色资源之“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其次需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丰富各民族交往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内涵,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因此,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力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尤其是班子成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充分吸收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通过活化运用红色资源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优势。

以巩固统领地位增强政治领导力。在广东深圳,土洋村探索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通过组建攻坚党支部、定期召开调度会、创建党员先锋岗等方式推动党建工作与“红色村”建设工作同频共振,会同上级有关部门合作研发“红色堡垒·传奇土洋”大宣讲项目,策划短片、党课、故事、诗歌、快板、歌曲、讲解系列作品40余个,将大街小巷变成“红色课堂”,把红色资源用诗歌朗诵、快板书、故事演讲等形式表现出来。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生成“党建+红色”模式聚合力,以“一盘棋”思维下好党建工作之“本手”和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工作之“妙手”,突出党的胜任力、领导力、执行力,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呈现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广阔的实践空间、稳固的情感纽带。

以加强理论武装增强思想引领力。在江西莲花,高滩村将“王佐支部”作为红色资源标杆,对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王氏祠堂进行整修,建成“红色大讲堂”、王佐支部陈列室等,把秋收起义部队行军会议旧址进行重新布展,制作排演《毛委员来高滩》等六首红色歌曲,积极研发主题精品党课,每年吸引2万余名党员干部前来接受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让“引兵井冈决策第一村”背后的革命老区故事得以代代相传。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不断从党史中汲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行力量,坚定历史自信、锤炼斗争本领,始终以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以践行为民宗旨增强群众组织力。在江苏昆山,歇马桥村将当地红色资源所凝结的新四军江抗精神与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创新精神紧密结合,以“永不停歇·一马当先”特色党建品牌为核心统筹组织功能,让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农房流转,班子成员带头领办经济股份合作社,用好3支行动支部、2支先锋队伍、1个乡贤议事团和36名“海棠先锋”,打造“村党总支统筹、行动支部推进、党员群体攻坚”的治理工作机制。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红色精神感召人、鼓舞人、启迪人,紧紧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依靠群众,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唤起各民族之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基因。

以坚定使命担当增强社会号召力。在湖北武汉,多家革命旧址共同承办“寻访英雄武汉红色记忆”主题活动,整合全市145处重要红色资源遗存,精选30个作为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组织56名专家学者建立党史宣讲团,陆续打造“红巷爷爷”“木兰红枫”等特色宣讲队伍,建立“去程教师导入、点位基本讲解、专家理论提升、嘉宾情感代入、回程学员互动”全周期授课体系,引导广大党员赓续精神血脉。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大思政课”的构建要素,推动学校、社区与红色基地共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传承活动,以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搭出全社会红色教育的沟通桥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政馀(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韩佳璇(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2级本科生)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