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城市凭借自身特色,随着短视频等新兴媒介迅速走红网络,成为“网红城市”。这些城市在享受成为网红效应带来的经济、流量红利之际,也面临旅游产业增长乏力、甚至倒退的问题,如何让“网红城市”一时红变长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话题。
网红城市因网而红。不论是淄博的烧烤、天水的麻辣烫、武汉的“过早”,亦或是厦门的鼓浪屿,重庆的洪崖洞甚至是许昌的“胖东来”,都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具备其独特性。这种特点吸引了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网友的眼球,观众成为了游客,游客们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进一步分享形成了裂变式的传播。这种独特性、体验感和分享欲便是网络传播的“流量密码”,也是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
然而这种“走红”模式注定了背后的危机和挑战。一是独特性逐渐变为同质化,制造“网络爆款”往往具备可复制性,一些城市也因此不顾自身特点,照搬“打卡”元素,例如千篇一律的灯光秀、“不夜城”、主题街区、玻璃栈道和各种奇特造型的建筑,一味追逐网络热点,寻求制造“爆款”;二是热度的提升带来了体验感的降低,在大量游客涌入的同时,城市“软硬实力”都没有跟上,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不足,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不够,暴露了城市的短板,一些城市甚至还遭到了“网红”的反噬,影响到了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独特性和体验感的丧失,造成了流量的减弱,网红城市不再红,甚至招了不少黑。
成为“网红”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契机和机遇,并不是一座城市旅游行业发展的目标和终点。每一个网红城市面对“泼天富贵”,都应具备危局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危局到来之前未雨绸缪,寻求破局,甚至借此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握先机、“弯道超车”。
通过“系统工程”让网红城市成为旅游强市。之所以说旅游产业的发展是系统工程,是因为发展旅游产业不仅是文旅局的工作,而是涉及到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考验城市整体治理水平,从街道建筑的建设到无障碍设施的配置,从路网的规划到交通的疏解,从环境的提升到卫生的维护,方方面面都直接影响着游客的体验,游客体验好了,“网红”才能一直红。
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让旅游强市成为文化强市。要摆脱同质化的问题,必须要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核,并且让游客切身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内核。一座城市的文化复杂而多元,它包括城市的历史,也包括城市当下的整体风貌和市民的精神面貌。个体对城市最大的认同在于文化认同,文化实力也直接反映了城市的“软实力”,北京的文化实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海的文化实力在于其繁华的都市与多元文化的碰撞,提到成都人们会想到其慢节奏的生活,提到杭州人们会想到西湖的优美风光,真正的旅游强市必然尤其独特的文化标签,旅游强市必然也是文化强市。
此外,发挥城市文化影响力,让文化强市真正成为经济强市。“打卡”能吸引来热度,也能提振消费,而文化影响力能够吸引来人才、投资,促进城市在国内以及国际舞台上的交流与合作。网红城市应当抓住时机,利用好文化影响力,制定优渥的人才引进条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交流,将文化影响力的“雪球”越滚越大,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网红城市”一阵风是客观存在的吗?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因为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现象。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一些城市旅游产业的没落甚至倒退并不应该归咎于“网红”本身。“网红城市”只是当今时代的一个产物,它背后反映的是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城镇化的高度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旅游消费的追求等等。在此背景下,如何跨过“网红城市陷阱”,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甚至助力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其实也是在考验城市治理者能否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保持清醒、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博达(江岸区建设局)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