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整活”普法宣传 走“新”更走“心”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8日16:0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策划推出的原创视频《能i能e的青年民警》成为网络爆品,网络总点击量超8000万。该视频以网络热梗MBTI人格测试为切入点,以近年来真实发生的案例为创作灵感,将普法宣传与网络热梗巧妙糅合在一起,聚焦群众“注意点”“兴趣点”,用网言网语讲述法律故事,科普法律知识,让“云端”普法“接地气”,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标语、开设法制讲堂……过去,这是人们在普法活动现场常见到的场景。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意“云端”普法宣传应运而生,类似普法微视频、微电影频频推出,以其趣味强、参与广、传播快、覆盖广、点击率高等特点迅速占领朋友圈。互联网时代,普法宣传必须有新意、有干货、接地气,才能推动法制学习从“纸间”到“指尖”再到“心间”的转变。

普法宣传要注重形式创新,让法律知识从“指尖”流向“心间”。普法工作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干巴巴念着法律条文,印刷冰冷冷的文字,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普法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普法形式要生动有趣,群众喜闻乐见,普法宣传才能更加入脑入心。具体而言,可以采用SVG交互、H5等新媒体技术,运用3D动画、微短剧等新形式,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让普法宣传接地气,为普法宣传聚人气,服务更多群众。

普法宣传想要走心,不仅要创新形式,还要注重及时更新普法内容。要了解群众当下的需求,用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的内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譬如:此次湖北省公安厅巧妙地植入年轻化的社交语言,带领大家了解民警的工作, 也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实现了与网友的同频共振。此外,普法宣传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没有针对性地开出普法“处方”,无法“对症治疗”,普法实效则会打折扣。要想让普法宣传真正走进群众,关键要在实时普法、精准普法上下功夫。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将“法言法语”转换成“乡音土话”,将乡村普法精准到人,及时排查微风险、化解微矛盾,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普法宣传更精准、更有成效。

普法宣传还要打造普法宣传新阵地,构建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普法宣传重在一个“普”字,要不拘泥于宣传的场景、形式,营造体验式、沉浸式的宣传环境,推动普法工作人人参与、普法成果全民共享。一方面,要推动“法”“理”交融,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主阵地作用。要积极运用议事会、理事会、听证会等平台,开展以案说法、释法明理等群众法治交流活动,引导群众强化法律规则意识,将基层治理“软约束”变为普法宣传“硬抓手”。另一方面,要推动“法”“景”相融,大力营造沉浸式的宣传环境。要以因地制宜、资源共享为原则,主动探索法治元素融入城市美化新思路,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营造“园、廊、亭、墙、栏、堂、角”无处不在的学法氛围,让“有形”的阵地发挥“无形”作用,真正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期待更多像《能i能e的青年民警》这样的普法创新作品接续涌现,开垦出更多可以让群众吸取法治养分的“黑土地”,以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不断促进普法走向高效。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郑素(宜昌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司法局)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刘文颖】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