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用创新为传统文化赋能添彩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4日15:3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最近大火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舞台上,越剧小生陈丽君将眉心花钿向上一抹,用利落动作完成花木兰与孙悟空两大角色的转化,戏曲唱腔、舞剑表演与流行音乐融合,将传统戏曲文化再一次带入大众视野。早在去年3月,陈丽君就以在越剧《新龙门客栈》中扮演的倜傥公子圈粉无数,不少观众直呼“年轻人的戏曲DNA压制不住了”。年轻粉丝、年轻主创团队、新生代演员组成的文化传承队伍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传统文化的再次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其潜在价值与年轻一代的现代化精神需求两相匹配、追求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优质基因与强大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砥砺奋进,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对于当今政治文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合包容、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成为诸多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传统文化中的医学内容被誉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资源宝库”。此外,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给消费市场带来了独特的文明特色,除了马面裙、汉服等服装领域,“新中式”的热潮还席卷了美食、养生、家居、建筑等多个领域,带动了新一轮的消费热潮,也进一步点燃了经济增长活力。各地文旅局也纷纷在当地传统文化上下苦功,挖掘历史、民俗、美食中的传统特色,力图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带来大客流经济。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在飞速奔涌的时代潮流中得到积淀、传承,就在于其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激活了传统文化市场,各地博物馆争相推出贴近多元化审美趣味的文物周边,让原本只可远观的文物形象变得可亲可感;陕文投集团携手永兴坊、娱跃文化联合打造“长安十二时辰项目”,融入爆款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和唐风市井文化内容,给游客带来全方位、全体验、全身心、沉浸式的唐朝之旅;演绎着历史与当下交融的舞蹈剧《只此青绿》登上春晚舞台,让观众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光明未来;福州游神、广东潮汕英歌舞融入新主体、新创意、新媒介和新场景,使传统民俗呈现“年轻态”。传统文化已然在守正创新中扎根于华夏大地,继续寻求“枝繁叶茂”则需要积极探索更多新路子,既要加大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创新的激励,也要引导新兴技术躬身向下,用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文化在多元化市场中“拼杀”出一方舞台。

此外,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与当代年轻人的思想转变密切相关,从街头巷尾身着汉服、唐装、马面裙的年轻姑娘到更倾向于选择“凤冠霞帔、红绸金边”的中式婚礼的新婚小夫妻,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适化、现象化与商业化发展,体现着当代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想象与发挥,展现着年轻群体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今年春节,90后、95后成为新一代“过年主理人”,用趣味拜年文案、财神壁纸和“灵感全家福”为传统节日融入新鲜血液;浙江省文化馆推出的书法、京剧、盘扣技艺等全民艺术学堂吸引了大批年轻学员前来“抢课”;逛古城、化唐妆,簪花姑娘们彰显着东方审美;飞花令、巧工匠,华夏青年在研学热中探寻着文化根脉……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想要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要抓住当下“文化热”的机遇,通过渗透浸润培养年轻一代作为传承发展的生力军。在弘扬传统文化中,要与年轻受众建立深刻而广泛的情感链接,让传播内容入脑入心,让年轻受众在心理上、情感上与传统文化同频共振;要利用好当代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构筑起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扎实底座。

传统文化抓住青年群体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坚持守正创新,增强融合意识;年轻群体在深入学习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为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献计献策。这一双向奔赴,定能为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颖(武汉江岸区)

责编:刘文颖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