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2日17:2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有群众反映,多地政务大厅拒收现金,造成老年人缴纳不便。老年人与数字时代的支付“鸿沟”问题再次引发关注。移动网络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也让许多老年人成了“数字困难户”。

数字化时代,我们经常看到关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的各种困境:在超市,老年群体不会使用便携式电子移动支付,使用现金消费遭受拒绝;在医院,老年群体因为不会网上预约,导致挂不上号、看病难;在公交车上,老年群体无法出示乘车码;在大雨、大雪等天气,老年群体因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在路边苦苦等待,造成出行困难。由于长期生活习惯、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认知差异等诸多因素,老年人在数字化媒介与社会面前呈现出并不理想的生存状态。当你我都已习惯深入社会肌理的数字化生活时,老年人却往往举步维艰。

帮助老年群体走出“数字困境”需要“适老化”。“适老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放大字体,而应结合老年人的适应程度及使用习惯对操作流程进行根本性改造。比如智能手机、APP运营商等在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市场调查,有必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开发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适老化”产品,提高老年人对数字化产品的“亲近度”;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为老年人扫清“数字生活”基础设施障碍,加大适老化设施的硬件投入,为老年人在出行、就医、线上消费等方面提供切实的帮助。

“数字化”不是冰冷的数据表达,它理应更具温情。实际上,对于数字化产品,老年人并非完全排斥,不少“新潮”的老年人与时俱进,主动拥抱“数字化”,迎来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政府部门在顶层设计上要继续发挥主导或推动作用,引领各部门积极开展“数字助老”帮扶行动。鼓励鼓励社区、公益机构等开设智能设备使用培训课程、指导老年人进行数字化学习的同时,更要下苦心琢磨讲解方式,用务实管用、有效易行的方法,推动新时代的老年人积极跟上数字化应用的步伐。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倡导家庭“数字反哺”,家庭中的年轻人要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以更多耐心陪伴他们学习必要的数字生活技能,积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

当然,在数字化便民服务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服务线上化,适当保留人工服务,设置老年人专用窗口,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为主观上不愿意或客观上没条件上网的老年人留下传统窗口和通道,避免“数字弱势群体”受阻于一块小小屏幕而寸步难行。对于老年人来说,融入“数字生活”是可选项,而非必选项,提倡数字融入,而非强迫数字融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共服务的善意与温度。

一个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体现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款适老化产品,彰显着科技发展的温度。让我们在“加速”的智能时代,“放缓”的适老服务也让社会更添温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沙(武汉经开区)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