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日报6月8日报道,端午小长假首日,东湖听涛景区2024年端午文化节正式开幕。上午9时,35名身着楚服的汉服爱好者齐聚屈原纪念馆前,以华夏礼乐仪式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国潮端午”引领文旅热潮,近悦远来更有“文化味儿”。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节庆文化、非遗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文化体验和文旅开发,在双向奔赴、多元融合中相互赋能。端午节已经成为富集当代文化创新型态与文明创造成果的文化节日,应加快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开展民族化拓展和全球性推广,酿造出这一传统节日的“新味道”。
“中国味道”。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科学回答了文化建设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传承什么、怎样传承、谁来传承等重大问题,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要善于运用赋予新意、改造形式、增补充实、拓宽延展、规范完善等方法,传承和弘扬端午节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进而实现古为今用、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发扬光大,让这一传统节日连通时代脉搏,散发出浓郁的“中国味道”。
“民族味道”。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其传承历史中,涵盖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质。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包粽子、赛龙舟、悬艾草、吃五黄、佩香囊等民间民俗活动代代相传,承载着祭祀拜祖的爱国忠孝文化、崇尚健康的饮食生活文化、尚美尚新的工艺创造文化、团结协作的体育娱乐文化等文化形态。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相结合,使端午节“活”在当下、融入日常,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日用而不觉,让这一传统节日焕发民族异彩,散发出悠远的“民族味道”。
“荆楚味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东周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创作了《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许多著名爱国诗篇,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九死不悔精神。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与湖北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联系。据2013年的零点研究咨询调查,屈原以32.7%的高票当选为湖北形象代言人,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精神,使他成为了湖北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2024年4月,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成为湖北省保留的四项省部级节庆活动之一。话剧《屈原》、纪录片《典籍里的中国》等艺术性再现屈原文化,湖北宜昌成立了屈原文化研究院,修建了屈原文化公园。湖北作为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要进一步挖掘端午节和屈原文化,融汇极目楚天的壮美辽阔、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荆楚大地的强劲脉动、中部崛起的美好未来,让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沐浴“荆山楚水”,散发出醇厚的“荆楚味”。
在中国人心中,端午节传递的是情怀、乡愁,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散发着浓醇的“乡愁味”。我们要在品味端午文化中自觉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守护者,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历久弥新,焕发时代新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