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发现,随着毕业季的到来,虚假实习证明在市场上备受欢迎。只需要花几十元,大学生就可以足不出户,获得一整套完整的“实习证明”。一些商家还“贴心”提供了“私人定制”和“一条龙”等服务,甚至已经形成黑灰产业链。
实习作为课堂之外的“必修课”,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提前适应社会的能力,还有利于积累工作经验。一次有意义的实习,更能够帮助大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而购买虚假实习证明是一种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时,虚假实习证明的泛滥也破坏了学校的管理活动,扰乱了教学秩序。
在社交平台,许多大学生吐槽,“找不到好的实习单位”“学校提供的实习岗位待遇较差”。由于不了解就业形势、缺乏工作经验,许多大学生难免会有眼高手低的心理,认为从事“含金量低”的实习是在浪费时间。通常,这部分的大学生会选择购买虚假实习证明,将时间花在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上。虽然“有需求才有市场”,但看待此类现象,却不能简单地将过错归咎于大学生。
一方面,有些学校对实习有着硬性规定。比如,学生需要完成实习才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否则将不授予毕业证书。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也对实习经历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很多时候,简历上拥有更多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往往更能够获得更多机会。另一方面,现阶段正是考研考公的“冲刺黄金期”,不少大学生都面临着去实习还是备考的选择难题。面对升学、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只能无奈将实习排在次位考虑。
目前,虚假实习证明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且多个环节都涉嫌违法,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要遏止此现象,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市场监管部门要对虚假实习证明交易及时“亮剑”,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主体,遏制伪造实习证明的不正之风。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校要正视学生们的需求,灵活地调整相关规定,比如,可对考研考公的学生适当放宽实习的时间限制。此外,学校也要主动为学生们提供实习岗位,加深校企合作,合理配置实习资源,充分保障学生的实习待遇。
实习的本意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虚假实习证明不应成为大学生的“社会第一课”。作为实习的主体,大学生也要抵制住虚假实习证明的诱惑,积极与社会接轨,迎来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钱洋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