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半月谈报道,各地近年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逐渐补齐,受到基层干部群众欢迎。但与此同时,某些设施中看不中用,或者荒废闲置,不仅造成资金资源浪费,也会影响农业生产开展。部分农村基础设施不能发挥作用而“睡大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存在安全隐患等现实难题,让民生项目陷入尴尬境地,其危害不容小觑。
究其农村基础设施“睡大觉”的原因,或因缺乏基层调研,未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盲目求成导致的供需不匹配,让基础设施成为“摆设”;又或者重建轻管、一建了之,导致建管不协同,让基层设施沦为“弃械”;亦或者只重建设,忽略实际效益导致的问效不同步,让基层设施成为“鸡肋”,给群众添堵。归根结底,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更是不深入调研、不征求群众意见的意向性管理思维埋下的根,拉响了加强监管的警报。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基础设施务实管用、安全可靠,令人满意是农民“看得见”的幸福,是衡量乡村振兴成色的“重要标尺”。农村基础设施被“闲置”,不是个“黑色幽默”,值得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引以为戒。而如何激活闲置的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成为了当下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
农村基础设施是基础能力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决不可等闲视之,激活农村基础设施,更应打好“组合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补齐制度短板,在全面调研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统筹规划设施与实际需求,堵住闲置的源头。树立“建好更要管好”的理念,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的体制机制,通过市场手段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有制度、有队伍、有资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问题。高扬处罚“利剑”,强化监管的力度与手段,对农村基础设施跟踪问效,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铲除项目闲置滋生的一切土壤,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乡亲们生活更舒适、更舒心,才能真正擦亮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鸣镝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