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标准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重要牵引,高标准是高质量的保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关乎生活品质的提高、财产安全的保障,更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只有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制修订相关领域标准,才能促进推动更多产品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标准,原意为标靶。其后衍生为“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如今,标准渐渐成为区分好与坏、善与恶、优与劣的尺子。一个产品如果不达标,自然而然也就会被大家归到不好的那一类。随着《湖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提出,湖北将全力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推动经营主体衔接国际国内标准,助力新能源汽车等我省优势产品“出海”,据悉,到2025年,湖北省将围绕重点产业制定发布100项支撑“两新”工作的地方标准,无疑,百项“两新”湖北标准的制定将赋能“两新”产业发展新动力,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标准提升行动将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相结合。标准本就是不断迭代升级、曲折发展的一个过程,什么样的设备应该淘汰焕新?后续的循环回收怎么进行?标准提升行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因此,要推进研究开发与技术标准化的政策实施一体化。在重大科技计划和重点研发专项立项时就明确,不仅要生产出好产品,还要配套相应的技术标准。严格落实国家产品设备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要求,加快修订完善大宗消费品交易相关标准、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标准,持续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加强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确保产品合规合格、交易市场公平安全。
其次,标准提升行动将推进与国际标准的衔接。正如中欧班列要经历宽轨换装方可出境,产品出海也需进入“标准轨道”——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标准,将国内国际标准衔接起来,有利于湖北产品设备“走出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推进国际国内标准的衔接,鼓励经营主体设置与国际市场更加适配的技术性能指标,并引导企业更换更高效率的设备,以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标准互认机制,减少重复检测和认证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光电子、机电等优势产品更顺利地走出国门。另一方面,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依托大洋洲国际标准研究中心等平台,鼓励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组织开展与欧盟、东南亚等重点海外市场标准对比分析,加大区域间的标准化合作力度。
最后,标准提升行动将营造良好的标准化氛围。此次标准提升行动将有效联动高校、企业等多方专家,鼓励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标准普及和宣传活动,将增强全民标准意识,激发企业对标准工作的参与热情。加强规范、引导各级标准制定主体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研究促进标准化人才教育和培训的政策措施,推进标准化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升标准化专业人才数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我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百项“两新”湖北标准的制定并非朝夕之功,但标准提升行动终将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进一步助推“两新”产业发展,推动湖北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魏元(湖北襄阳)
责编:陈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