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全国多地连发高温预警提示,各类“降温神器”的销量也连创新高。其中,就包括号称可以“快速制冷”“一喷降温”的降温喷雾,一些网红降温喷雾的销量甚至达到10万+。然而,一些消费者反映,部分降温喷雾产品的成分存在安全隐患。还有暑天热销的制冷杯、挂脖风扇以及冷感湿巾、降温冰贴等产品,或多或少都在使用、保存等方面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酷暑难熬,常规的“空调西瓜WiFi”避暑“三件套”,虽然效果很好,可只能保障在室内之需。人不可能一直待在房间里,毕竟还是要出门活动的,而一旦到了户外,就是另外一种光景了,暴晒在阳光下、沐浴在高温里,稍微一动弹,就是一身大汗,急需“降温神器”相助。然而,这些所谓的“降温神器”,虽然确实具有降温效果,可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令人难以放心使用。
最常见的“降温神器”,要属“一喷降温”的降温喷雾产品,因携带方便,降温效果显著,在市场上大行其道,销量极为可观。细究其降温原理,乃是通过气体挥发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同时添加薄荷脑等成分,为使用者带来清爽体验。可是,尽管喷雾降温产品大都宣称“成分安全”“零危害”,但不少产品含有乙醇、丁烷、丙烷等易燃易爆成分,一旦保存和使用不当,就可能引发冻伤、烧伤、燃爆等安全事故,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财产损失。
此前,就有新闻曝光,某患者因呼吸困难和咳嗽而就诊,医生诊断发现,患者对着面部与脖子,大面积喷涂防晒喷雾,且有吸入情况,因“降温神器”里含有多种复杂的化学成分,一次性吸入气溶胶的量过大,引起急性过敏性肺炎,也就是俗称的“白肺”。至于因不当使用喷雾降温产品,诱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亦时有发生,导致车辆、家电等受损,严重的还被大面积烧伤。
不仅采用化学方法降温的喷雾型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就连一些使用物理方法降温的产品,诸如制冷杯、挂脖风扇、冷感湿巾、降温冰贴等,看似简单易用,可要是使用不当的话,也会引发安全事故。比如,部分挂脖风扇的网状扇罩的间隙较大,存在卷入头发的风险;一些人对冷感湿巾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会产生过敏反应,长期使用可能造成皮肤损伤,等等。可见,不管哪一种“降温神器”,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妥善使用。
因此,厂商在研发、生产“降温神器”时,不能只注重降温效果,也要综合考虑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和习惯,以安全为第一原则,在材料、设计、操作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安全等级,并在说明书上,仔细标注安全风险,提醒消费者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同时,商家在促销“降温神器”时,不能“王婆卖瓜”只夸降温优点,也要将注意事项讲明白,提醒消费者安全使用,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德斌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