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给公务接待“好吃嘴”上锁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5日08:5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个别地方一年公务接待超300批次。频繁的接待占据了基层干部不少时间精力。为了获得好评,或得到项目和资金,地方搞层层陪同,想方设法留人吃饭,赠送礼物。由此产生的接待费缺口,往往采取一些违规方式报销填补。

“验收先‘宴’收、研究先‘烟酒’,扶贫先‘扶瓶’”……一直以来,违规公务接待都是困扰基层的痼疾。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政策规定,让公务接待的规格、范围及内容日益标准化、制度化,但是违规公务接待却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经常换着“马甲”在基层频繁出入,不仅浪费财政资金,还腐蚀干部、疏远群众,败坏社会风气,成为加重基层负担的一大顽疾。倘若基层干部成天在“公务”接洽中劳累奔波,“觥筹交错”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哪里还有时间去干正事?基层有许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大量用钱,假如基层干部们动心思、花功夫,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频繁的公务接待之上,又怎能解决民生疾苦,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违规公务接待背离为民初衷,呈现出要求高、任务重、数量多等新变化、新特点,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被接待者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基层干部不仅“怠慢”不得,还会担心因接待不周而影响工作评价或项目资金的争取,因此,只得“铺张浪费”以求“服务到位”。另一方面,个别党员干部自身党性原则不强,抵制不住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扰,违规违纪只图“一响贪欢”,甘做违规公务接待的“笑纳者”。另外,公务接待的相关政策规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部分法规法纪还有待完善,一些纪检监察部门消极作为、查处疲软等等,也是其猖獗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活跃于官场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素作祟,让基层干部深陷于迎来送往、繁文缛节中不能自拔,使得“接待焦虑”遂成基层不能忍受之痛。

给公务接待“瘦身”,基层才有精力做事。公务接待不仅关乎着党政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还将耗费基层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杜绝违规公务接洽,减轻基层招待负担,既是优化政府治理效能、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的应有之义。规范公务接待给基层减负,既需要接待单位转换思路、缜密部署,下足功夫于日常,服务到位而不铺张浪费,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接待环境;又需要相关部门旋紧花钱的“阀门”,合理规定接待预算经费,不随意提高接待标准,非必要不让产生接待费用,从源头上发力“釜底抽薪”;更需要纪检监察机关雷霆亮剑,对于违规公务接待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决不姑息,要既追究“制造者”的责任,也追究“笑纳者”的责任,还要倒查监督者的责任,谁违规违纪就处理谁,从监管上发力一并问责。

违规公务接待是一面多棱镜,映照出的不仅是基层接待之困,还有行政管理体系之忧。有关部门需要创新制度筑牢防线、调整政策多出实招,猛药去疴铲除“变相腐败”的温床,大力减负让基层工作回归本位,激发干事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发治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