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大江奔涌·沿着长江经济带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武汉正式启动,这次活动旨在展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武汉经开区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拥有东风汽车集团、路特斯全球科技总部、小鹏汽车武汉基地等多家知名汽车企业。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也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核心动力,引领产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的方向发展。5月25日,在武汉经开区南太子湖畔,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建设的第三个研发基地——武汉东软软件园正式开园并投入使用,可容纳超过8000名软件研发人员。武汉经开区以武汉东软软件园为核心,启动建设了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在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重兵”布局,打造“软件定义汽车”创新策源地。去年,东风公司牵头组建的“车规级芯片创新联合体”,成功实现3款车规级芯片首次流片,明年有望首搭上车。在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东风公司也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10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到2025年累计发明专利预计达到6000项以上。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向发展,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大力推动产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同时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整体竞争力。位于经开区的东风延锋汽车座椅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满足了用户对于汽车座椅舒适化、轻量化、智能化的需求,解锁了未来智能座舱“黑科技”,满足驾驶、娱乐、会议等不同汽车使用场景,不断赢得新增客户,形成新的产值增长点。在延锋座椅沌口工厂总装装配线上,平均每分钟,就有一套座椅下线,经过自动发运线,送往全国各地的汽车整车厂。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武汉经开区提出“借东风、定军山”“二次创业再出发”等行动目标,站在新起点进行了结构性的更新设计,谋划下一个三十年的发展。3月2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联动创新发展区武汉经开片区揭牌,成为武汉市首个获批湖北自贸区武汉联动创新发展区的区域,自贸区将以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为重点,努力在制度、平台、产业、项目、人才联动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助力湖北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武汉经开区对标先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出台了“高质量发展8条”“企业上市7条”等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贴身服务,给予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开设5分钟简易事项“快办快结”窗口,覆盖500余项高频事项。开发上线“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普惠政策兑现“一网通办”“免申即享”。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企业政策支持,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人才培养,实现教育赋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质量的人才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武汉经开区推出了《人才强区战略3.0》政策,从人才引育、人才服务配套、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工作保障机制等四大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实施“车谷英才计划”“春笋行动”及相关多元引才奖励政策、人才服务事项,以更高眼界、更大力度谋划对各类人才的政策支持,实施更便利、更有效的引才、留才举措,为推进武汉经开区建设人才集聚新高地,打造全国产业创新集聚区提供政策保障。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提升创新团队的整体实力,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同住长江边,共担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汉经开区将继续在长江经济带的广阔舞台上,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人才赋能等多方面的努力,为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华美新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晓(武汉经开区“车之声”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