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基层这本厚重的无字之书,是每名干部都应做好的必答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面宽量大、政策性强,直面群众、问题琐碎。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站在时代高度,以饱满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深入群众“多动少静”,有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基层工作归根到底就是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基层,搞清楚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发现实情,才能有效推动工作。广大基层干部只有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信自己的工作能够为群众带来福祉,才能在重重压力下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不被困难所击退。只有自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加强思想引领,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宣传教育群众工作,引导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提振依靠自身努力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奋力迈向致富之路的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广泛的思想共识。要加强组织发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毫无保留传授致富技能,不遗余力帮助农民找项目、找资金、找技术、找销路,切实达到党员示范引路、群众争相参与的效果。探索完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区域产业联合发展等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引导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务求实效“多做少说”,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乡村振兴需要有志之士来筑梦,而基层干部则是乡村振兴筑梦人的中坚力量。广大基层干部不畏艰难困苦,在日常工作中,要熟悉各项政策法规,能够准确地向群众宣传和解释;要善于沟通协调,能够处理好与群众、上级部门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还要有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群众“急难愁盼”要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立足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位置,抓住农村发展的全新机遇,多从群众角度、群众难处进行思考,善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善于集民智、聚民意,把工作做细做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汇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把群众满意度与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学会主动到群众中去破解问题、总结经验,以自己的能力为群众出谋划策,,认真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真正做到在为民造福中履行担当作为,在躬身实践中淬炼责任使命,从而当好落实政策的“执行者”、群众满意“勤务兵”、保障民生的“守门人”。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我们的工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实践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是勤劳憨厚、质朴善良、懂得感恩的。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让群众的好评和点赞成为自己最好的“KPI”。
提升本领“多学少错”,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当代基层干部文化程度高,拥有丰富的书本知识,然而缺乏将理论知识、科技技能灵活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丰富经验,仍需在乡村振兴这一“基层学校”继续深入修炼。基层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多向单位领导、前辈同事、人民群众学习,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通一行。要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载体,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在“真学真信”中汲取知识力量,在“细照笃行”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主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身边,与群众坐在一起、干在一起、想在一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方式与“急难愁盼”,在不断为民办实事中长知识、补知识、强技能。同时,还要发挥自身优势,吃透农民增收、产业升级、产业兴旺、基层养老等相关政策文件,并能够精准送达有需求的群众家门口,在实干中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万精油”“百事通”。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基层工作没有捷径,于党员干部而言,以最大努力、最高质量、最快速度把工作落深落细落实,是职责所系,更是使命所在。组织对干部关心,干部就更应对事业关心,党员干部必须锚定实事求是的目标定位,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刻认识“有为才有位”“无为必失位”的道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把关注点放在如何练就过硬过强本领,如何在本职岗位做出成绩、实现作为上面,既不安于现状“不作为”、推诿拖沓“慢作为”,也不故弄玄虚“假作为”、急于求成“乱作为”,而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干就要干最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担当精耕细作“基层田”,推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阔步前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安进秋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