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你是真听劝,帽子树电线杆真的移走了”相关帖子引起市民讨论。6月以来,武昌江滩边一棵形似帽子的树木走红,其独特的形状,与天空、草地、江水和远处的建筑一同构成了极具电影感的画面,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拍照。本来旁边有个电线杆,与整体景观不协调,相关部门听取民意对电线杆做了迁移。
很有意思的“互动和听劝”,这背后其实关系到一个深刻的问题,城市审美以谁为本?过去太多的新闻中体现的是一些部门被媒体曝光过的:荒山上涂上绿漆,给光秃秃的山坡戴“绿帽子”,制造所谓的“绿色”效果。破旧的民居旁砌上围墙,画上蓝天白云美丽风景,掩盖墙后的脏乱差。所谓街道美化,就是临街的地方耗巨资进行美颜,而不顾看不见的地方。宣传照上美图美景,并没有以百姓生活为中心,而是以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考察凝视”为中心。
而此次引发公众热议的“听劝”,则体现了一种对公众审美的尊重。同样是审美的愉悦,同样有关形象的美感,以何种目光为中心?江滩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给外来游客走马观花去打卡的,不仅是城市宣传照上的标志地名,它更深度地嵌入了公众的日常,每天上班经过,上班时透过写字楼的窗口看见,下班后带孩子溜达时走过,开车时驶过,人们想让自己的生活多一点审美的愉悦感,在社交媒体上多一点与愉悦心情配得上的生活美景。这棵美丽的树,内在于江滩远近的市民生活,水天一色、自然和生活浑然一体,是“拍照的面子”更是“生活的里子”。
移走影响“电影感画面”的电线杆,成人之美,成市民打卡之美,确实配得上一则佳话。前段时间广州地铁的市民广告也曾引发公众热议,地铁个人广告花式整活上热搜,有的是求职广告,有的是相亲广告、生日祝福乃至“恋爱周年纪念”等撒狗粮的宣告。武汉江滩这棵树,市政策成市民打卡之美,也能看到了一种人性化。
另外,这种“听劝移杆”,也体现了一种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从实用性迈向审美性,起码能将审美置于与实用同等的位置。电线杆,是一种实用的象征,它竖立在街道各位,履行着对一个城市必要的供电功能。这种必要功能,有着一种“不容替代”的重要位置。但随着一个城市形象品质和基础设施的提升,人们对审美的要求越来越凸显,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的融入,这种城市审美不只是单纯的美感,还关系到“社交”,拍张照到朋友圈分享身边的美景,跟看见美景,变得同样重要。据报道,这个电线杆实际为桥梁监控杆,主要用于查看长江二桥武昌侧桥墩情况,移个位置并不影响“桥墩情况查看”,那就移呗。
放到很多年前,可能有人会说,至于吗?仅仅为了拍照方便,耗费不小的成本移一个必要的监控杆,太不值当了。当一个城市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把幸福感和获得感置于重要位置时,给出的答案是:至于,那就听劝换个位置,成市民打卡之美。市民快乐,就很值。
听劝,不只是一根电线杆。鞋是不是合脚,自己最知道。从什么角度看最美,安装在什么地方最好,设置在什么位置大家最方便,生活内在其中的市民最有发言权。从交通问题的治理,到栽什么景观树,再到步行街栏杆设置,小区垃圾清理,景点卫生间的设计,都需要制度化的听劝,让“劝”得到反馈,让“听”成为常态。城市,以人为体,让生活更美好,这种“听劝”是最生动形象的实践。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曹林(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