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尊医重卫不只在节日这一天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9日16:03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生命的第一声啼哭,由他们开启;成长路上的磕碰,有他们守护;突如其来的病痛,有他们陪伴……他们与死神赛跑、与疾病较量,用尽全力守护生命之光。他们是健康的守护者,是生命的最后防线。他们的名字叫——中国医生。一袭白衣,一个称呼,代表的是责任和对生命的敬畏。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医务工作者的天职与使命就是守护生命。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致敬中国医师,也是在致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中国医务工作者勇攀创新之巅,用精湛医术护航人民生命健康。扎根青藏高原从医50多年,吴天一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创造了14万筑路大军急性高原病“零死亡”奇迹;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骨科医生吴南,十几年坚持不懈探索,与团队一起构建最大脊柱畸形遗传研究体系,揭示先天性脊柱侧凸最重要的遗传致病因素,提出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中国模型”,实现重要突破;屠呦呦研究中医古籍开始,筛选出中药青蒿的抗疟有效乙醚中性提取物,分离出青蒿素,再到获得“青蒿素”新药证书,用“中国小草”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名医大家,璨若星河。仁术济世,绵延流芳。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心为民、无私奉献,仁医大爱谱写中国医者动人华章。有人说,中国的医生比外国同行要累得多。的确,穿上白大褂、手术服,这些平凡的“英雄”便化身不知疲倦的超人,不负使命,救死扶伤。心系患者,不知疲倦的超人贾立群,为了阻止患儿家长往白大褂的兜里塞红包把兜口缝起来,只为了省下了推来挡去的时间去再多接诊几个患儿;甘于奉献的“80后”返乡村医贺星龙,用自己不变的初心和不灭的梦想温暖了不再为生病发愁的4000多乡亲;将“三声”理念作为自己门诊的基本遵循的周福德,橘井泉香,种德收福;“背篓医生”潘凤,一个药箱,一背20多年,山路崎岖,天气恶劣,再远再苦,潘凤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在峡谷播撒柔情,在高山栽种大爱。心向往之,无问西东。敬佑生命、心怀大爱的信仰像阳光一样,照亮了医者的前路,也让他们接诊过的每一位患者如沐春风,这就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生动写照。

大爱无疆、道济天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挥健康主力军作用,书写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钥匙医生”严正,20多年来,50多位老人将自家钥匙交到他的手中,他风雨无阻,走家串户,悉心照护着社区里的居民,扎根基层,服务百姓;“80后”村医贺星龙,1个人守护28个村庄的健康,他的行医路,足以绕地球10圈,从城市到乡村的“逆行”,贺星龙说不后悔:“钱是没挣下,但咱活下了4000多乡亲,值!”一大批平凡而伟大的医务工作者默默奉献,用心血和汗水诠释着医者的担当,用钢铁般的脊梁撑起健康中国的大厦。

最好的致敬是行动。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你们守护生命,我们守护你们。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相继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医务工作者薪酬待遇,出台关心关爱政策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尊医重卫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最好的致敬,也是设立“中国医师节”的重要初衷。

节日就像一个闹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些素不相识的“亲人”、患难与共的“战友”和护佑生命的“明灯”,面向未来,我们坚信,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会越来越强,人人都会享有更好的卫生和健康保障,遵医重卫,必将更好融入日常生活,蔚然成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子勉(武汉经开)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