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路——轨道交通4号线,因其独特的乘客群体和温馨的服务措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背篓专线”。这条线路不仅连接了渝北区石船镇与繁华的市区,更在无形中搭建起了一座沟通城乡、传递温暖的桥梁。
每天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石船镇的土地上,一群背着背篓、挑着竹筐的菜农便踏上了前往市区的旅程。他们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带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勤劳的双手为市民们提供着丰富的餐桌选择,这一景象,成为了重庆地铁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见证了城市对多元群体的包容与关怀。
“背篓专线”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它承载着无数菜农的生计和希望,更在于其背后所体现的城市管理智慧与人文关怀。面对菜农这一特殊乘客群体,重庆轨道交通方面没有采取简单的“一刀切”政策,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服务措施。例如,车厢内虽然不允许交易,但允许菜农携带背篓和农产品进站乘车;地铁保洁人员随时待命,确保车厢环境的整洁与卫生;针对部分菜农听不懂普通话语音报站的问题,重庆轨道4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更是计划推出重庆话版语音播报,让菜农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亲切。
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菜农进城卖菜的难题,也展现了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人文情怀。透过“背篓”,我们看到了重庆轨道交通方面的用心与努力,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接纳,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追求速度与效率,更要关注那些为生活默默付出的人们,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与关怀。
“背篓专线”的出现,是城乡融合的生动实践,更是城市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具体体现。这条线路,将原生态的乡村景象与繁华的都市商圈紧密相连,让城乡之间的鸿沟得以缩小,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同时,“背篓专线”也成为了重庆城市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展现了这座城市坚韧不拔、开放包容的品格与风貌。正如宜昌的“纳凉专线”一样,宜昌市公交公司为了让在户外烈日炎炎下辛勤劳动的工作者有一个可以消暑纳凉的地方,特意开通了“纳凉专线”,让众多体力劳动者有一个可以休息落脚的地方。“宜人之城,昌盛之地”不仅仅是环境宜人,景色优美,更是一种人文关怀。
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和扁担,“背篓专线”让我们看到了大城市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努力与坚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记走的比较慢的人,才能让城市更具灵魂。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雪梅(宜昌枝江)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