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我们讲好新时代发展故事提供了丰厚素材和广阔空间。面对新使命新环境,如何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政治判断,注重社会效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如何遵循传播规律,掌握新技术新应用,催生新思维新创意,不断创新传播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如何深挖本地特色,力争更多“网红”“顶流”出圈,进一步讲好新时代江岸故事。这些都是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武汉市江岸区聚焦主题主线,积极探索实践。围绕“强信心”,凝聚力量、加油鼓劲,讲好江岸市场主体克难应变、干事创业的故事;围绕“暖人心”,改进文风、贴近受众,讲好江岸居民群众生活向上向好典型故事;围绕“聚民心”,深挖资源禀赋、弘扬城市文脉,讲好“老汉口新江岸”故事。
讲好江岸市场主体克难应变、干事创业的故事
用好央媒平台“振声势”。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主题,主动对接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融入大主题大策划报道,展现江岸元素。《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报道岱家山从“城中村”到“科创城”的创新蜕变,央视《东方时空》以5分钟直播形式报道江岸丰富多元的消费业态和夜经济活力。
做好经济宣传“强信心”。围绕江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策划推出“锚定生产性服务业”“专精特新看江岸”等专题专栏,展现江岸产业发展亮点、经济社会发展信心、市场主体攻坚创新活力、党员干部“抓落实”的精神面貌。
策划重点报道“提声量”。推出《思想大破冰 争当排头兵》系列微视频访谈,汇聚和分享来自发展一线的思考和实践,用“政能量”开启“大流量”密码,在全区上下掀起大调研、大讨论的热潮。策划《春风万物生》系列宣传,将镜头对准中小微企业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激发中小微企业蓄力前行的内驱动力。
讲好江岸居民群众生活向上向好典型故事
“小人物”展现“大能量”。策划打造“江岸百万分之一”宣传品牌,通过系列推文、系列宣传片和短视频大赛的形式,用镜头讲述“小人物”的故事,映照新江岸的发展变迁。辞掉“铁饭碗”创办爱心机构的江岸“爱心妈妈”18年用爱为5000多名“折翼天使”点亮童年;从四川农村来汉打拼25年“新江岸人”小雷用一碗炒花饭实现人生目标……他们是江岸百万分之一,也是为理想而奋斗的“追梦人”。
榜样力量引领向上向善。策划《榜样》专栏,不断挖掘典型人物,持续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专题报道全国文明家庭、湖北好人、全省最美基层民警、武汉楷模、省市劳模、市级学雷锋标兵。让受众感知身边榜样的鲜活形象,推动全区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文明空间唤醒情感共鸣。“江岸之光”武汉·江岸文明空间,是江岸区在武汉地铁打造的首个区级文明空间,依托三阳路地铁站7号线和1号线换乘区每月200万人次的高客流量,江岸文明空间广泛覆盖出行人群,让榜样力量、志愿精神、城区文化、人间烟火,深入到市民日常必经的上下班通勤路。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纷纷聚焦报道,众多网友相继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晒打卡图文,唤醒更多人的情感共鸣。
讲好“老汉口新江岸”故事
讲好非遗故事,致敬匠人匠心。江岸区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4项,代表性传承人53人,传承人群逾百人,其中吉庆民俗街被列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湖北省首批10个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名单。策划推出《你好,非遗》系列宣传片,以声光电的形式记录每一项非遗传承中的奥秘和内涵,锔瓷、烙画、中药炮制……在一幕幕光影变换中,彰显江岸非遗文化魅力和文脉传承。《你好,非遗》系列宣传片获央视网、人民网、央广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
留住城区记忆,延续城区文脉。江岸区拥有武汉市现存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保留最为完好、最为集中的区域——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策划《老汉口 新江岸》《慢生活 漫江岸》《街道,讲你的故事》等系列,持续挖掘讲述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展现老汉口底蕴和新江岸繁华。
治愈抚慰人心,打造美好城区。着力打造“与江岸共美好”城区品牌,深挖城区资源禀赋,不断创新市民互动方式,从不同视角展示江岸风貌、呈现江岸发展、讲好江岸故事。2023年国庆中秋双节前夕,2023江岸文化生活节热闹开场,City Walk、艺术展、音乐LIVE、阅读分享等多元精彩在江岸齐聚,微博热度破1000万。结合2024年汉马及樱花季,开展“樱为你 YUE江岸”线上主题宣传和“老汉口 新江岸”线下打卡活动,营造文旅消费氛围和汉马开跑热度,在小红书平台共发起#来江岸打卡春天、#江岸锦鲤2个话题,30天话题曝光量21w+。
讲好“三个故事”,既要从宏观层面宣传经济发展之“势”,也要从微观层面感受万家灯火之“实”,还要从中观层面把握社会发展之“态”。
答好“重点题”,在凝聚共识上想高招。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关键在舆论。提振信心、鼓舞干劲,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江岸“数字楼”拔节生长、“老房子”产业跃迁、“金腰带”强力支撑、“绿珠链”催芽新业、“滨江区”绘新图景。要遵循经济发展和媒体传播规律,把握好宣传工作时、度、效,持续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讲好江岸高质量发展典型故事和生动实践。
答好“关键题”,在优质内容上下功夫。互联网时代,正能量是总要求,用得好才是真本事。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匠人匠心的非遗传承人、攻破技术难题的大国工匠……江岸每时每刻都有令人动容的正能量故事上演,讲好他们向上向善向好的故事,就是讲好江岸故事。讲好群众故事,要善用人民群众所熟悉了解的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小见大见美见真,坚持讲好江岸人、江岸事、江岸情,打造一批暖新闻、短新闻,软新闻,让生活在江岸的每一个“百万分之一”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城区温度。
答好“加分题”,在创新传播上找突破。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和灵魂。锚定“汉口之心 美好江岸”总体定位,江岸区着力打造“与江岸共美好”城区品牌IP,让“美好江岸”成为承载着江岸人高度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的精神标识。在一系列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运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通过音频、视频、线上线下互动等手段,挖掘城区优秀历史文化、珍贵实物技艺,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让城区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元素,走进百姓生活,通过讲述江岸记忆、江岸文化,展示美好江岸文化底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真(武汉市江岸区委宣传部)
责编:林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