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系统引领,共筑基层“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4日14:0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推动基层减负走向治本深化,不仅是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手段,更是一场触及灵魂、面向未来的自我革命。这是一场需要自上而下、内外兼修的作风考验,更是一场重要的政治任务。它要求我们以系统思维为引领,精准施策,从细微处着手,逐步构建起基层工作的新秩序与新生态。

系统布局,精准施策,小切口大作为。面对“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侵扰,要从源头抓起,以精细化、实效化的措施为突破口,把“减”落在实处。例如,精简冗余文件会议,“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杜绝“层层加码”,不搞“繁琐哲学”;遏制借调干部乱象,把基层“强身”和机关“瘦身”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政务APP使用,不把“痕迹”当“政绩”。其中,更重要的是明确基层权责边界,“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模糊地带越少,体制机制中的深层次障碍就越少,如此有助于实现上下联动,双向发力的减负格局。

上级示范,基层参与,共筑减负防线。从披露的典型案例来看,有的减负工作“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造成“上级生病,基层吃药”;有的基层人员又简单把“减负”与“减责”等同起来……这表明,减负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求上下一心,同频共振。上级部门需摒弃“差不多”心态,勇于自我革命,敢于触及自身利益,真刀真枪地解决基层问题。同时,基层也需摒弃“躺平”思想,主动作为,积极反馈问题,与上级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加强调查研究,倾听基层声音,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感受基层的难处与苦楚。另一方面,基层是减负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亦是重要参与者,在落实任务时,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跟风、花式包装等形式主义行为。同时,还需勇于反映自身诉求与难点堵点问题,为上级提供针对性建议与解决方案。

主动作为,机制保障,共绘减负蓝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关键在于强化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既松绑干部压力,又激发实干潜能。基层负担过重,其背后既是干部政绩观的误解,也暴露出工作方法和制度设计的不足。因此,要从机制上预防形式主义的滋生,采取全方位、系统性的治理措施,对照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通过规范发文开会、报文填表、督查考核等具体事项,把《若干规定》要求落实到各条线各领域各环节,形成减负与增效并进的合力,为基层工作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与协同行动,必须以系统思维为引领,精准施策、上下联动、双向发力、久久为功,为基层创造一个更加宽松、高效、有序的工作环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樊雪菲(武汉市委组织部 )

责编:郑一鸣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