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莫让假特供收割智商税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4日13:5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原价上千,现在只要两位数!两位数抢茅台,今天就是给大家送福利”“这酒只有少数人喝得到”……某“特供酒”直播间里,网民在主播推荐下,纷纷被带节奏。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特供酒”销售环节已由线下转向线上,借助直播带货的蒙骗手法娴熟隐蔽。

“特供酒”因其特供二字打上了尊贵的“光环”,一举击中部分消费者出于收藏、送礼等媚权心理,让消费者掉入了商人挖好的“陷阱”。而假特供、真忽悠的“特供酒”,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扰乱了消费市场秩序,滋生了社会不良风气,更埋下安全隐患,其危害不容小觑。

据报道,虽然“特供”“内供”等酒品在过去确实存在,但多年前有关部门就已明令禁止制售此类商品。2011年,原工商、工信、商务、质检等四部门就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部分商品滥用“特供”“专供”标识专项行动。2013年3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的通知》,所谓的“特供酒”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被列入了“严禁产销”的范畴。

但缘何披着“特供”“专供”外衣的酒品依然还有销售市场呢?说到底,既有商人贴上“特供”标签,牟取暴利的利益驱使;又有“撑面子”的虚荣,认为“特供酒”是有权有钱的内部专用酒,是权力的象征。实则是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在作崇,“媚权”下的畸形产物,收割了消费者的“智商税”,更带坏了社会风气。

防范“假特供”收割“智商税”,还得下“真功夫”。首先,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以案释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消费者明白“特供”绝非“特权”而是“特假”,祛除“特供酒”的权力魅影,让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其次,严管严查严办“特供酒”链条,严查酒的生产源头,阻断了“假特供”的来源,又要铲除“真特供”土壤,严查机关企事单位使用定制酒,崭断特供酒的根子。再次,相关部门强化对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督促网络平台履行好自身监管责任,通过智能化手段强化对“特供酒”查处的力度与深度,让“特供酒”无处可藏。最后,高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严管重罚非法产销特供酒,让“特供酒”入市无门,无所遁形,才能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鸣镝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