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最新一批19个新职业和28个新工种,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职业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职业不断涌现,约百万级人才需求持续扩大,新职业正成为加宽扩深就业“蓄水池”的源头活水。
新职业为年轻一代、寻求职业转型者及拥有特定技能的人群打开新思路,让其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人工智能、网络平台等新兴产业发展让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营销等职业应运而生,年轻一代舞台更广阔;无人驾驶技术落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安全驾驶员让“老司机”成为香饽饽,职业转型更顺畅;健康、照护、养老等美好生活需要增长使健康照护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专业人员需求大增,特色技能更吃香。产业深度发展和生活需求充分开发促使原有从业人员细化分工并衍生新的就业领域,分流旧赛道释放就业岗位和开拓新领域打开新就业空间两相叠加,一个新职业可能引爆约百万级人才需求。及时对新职业标识“上编”,可以提升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开辟就业新赛道,引导更多求职者加入新职业,激活就业市场“一池春水”。
新职业意味着新领域、新技术、新需求,给劳动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劳动者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自我完成技能更新。促进新职业供需匹配,培育更多适应新就业形态的新人才,教育和培训是关键环节。新职业作为一种新业态,必然有其新内涵,教育专业布局、内容等必须随之调整。教育部门要对高等院校学科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优化,瞄准市场和技术的新变化,实现专业建设与新职业需求同频共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少地区也正掀起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和考证的热潮,助力从业者提高综合素质。社会就业结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把好就业“方向盘”,强化就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劳动技能,才能从根子上解决新职业要求与新人才技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实现新职业人才“供需两旺”。
当前,新职业正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时代就业红利不断释放,要想在新就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从“心”主动适应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等”不来新知识、“靠”不住旧手艺、“要”不来新工作,唯有“主动”才是促进劳动新生的不二法门。把握职业机遇,就必须不断主动尝试新领域、主动学习新知识,主动掌握核心劳动技术、主动与自己所处时代的劳动形态相匹配。通过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满足社会需求,劳动者可以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脱颖而出。由内而外地从“心”改变,自我驱动寻求机会,才能乘上新职业的蓬勃东风,顺着风口飞上职业高峰。
积极挖掘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做大挖深就业的“蓄水池”,就要积极引导好新职业这条源头活水。把握好新职业新机遇,善用教育和培训两大发力点精准挖掘源头,从“心”而动主动对接源头,才能使这股活水源源不断流入就业“蓄水池”,持续滋养就业大市场,实现人民就业百花盛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戴欣(武汉市江汉区)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