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人民服务的征程中,一些党员干部“收到”群众需求后,选择“等一等”、“放一放”,或者干脆不做任何处理,虽然“收到”,但是“已读不回”,最终导致群众需求“落空”。这种蒙混过关的处理方式,不仅会损害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更违背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
“已读不回”,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隐藏的是党员干部责任感的缺失与群众观念的淡漠。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部分干部在面对群众诉求时的消极逃避与不作为。这种态度,无异于在党群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隔绝了信任与理解,让党的温暖与关怀难以触及到每一位群众的心田。长此以往,不仅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可能引发社会的不满与怨怼,危及党的执政基础。
究其根源,这种不良作风的形成,既有个人思想层面的懈怠与滑坡,也有制度机制层面的漏洞与不足。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初心使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诸脑后;在行动上则表现为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对群众的需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同时,部分单位在考核激励机制上存在的缺陷,也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
因此,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人民公仆,第一职责是为人民服务。要通过学习教育、警示教育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已读不回”的危害性,自觉摒弃这种不良作风。
其次,要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群众诉求受理、办理、反馈的闭环机制。要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群众的诉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处理。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考核,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对于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形成有力震慑。
再者,要创新服务方式,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让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同时,要鼓励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实打实解决群众困难。
最后,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用身边的榜样激励人、鼓舞人、带动人。同时,也要加大对不良作风的曝光力度,让“已读不回”等行为无处遁形、受到谴责。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竹轩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