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县负主责、县乡村组工作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四级组织框架和工作体系。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要落实落地并取得预期成果,培育共同精神是根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共同”,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切实提高其参与社会治理主动性。
基层治理单元如何优化、居民参与热情如何激发、基层治理效能如何提升,事关共同缔造活动的成效。作为全省共同缔造示范点的武昌区,积极探索在优化治理单元、发动群众参与、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培育共同精神,走出了一条共同缔造与基层治理互促共融的新路子。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大力培育共同精神,充分尊重并发挥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精神,推动解决了一批住房、教育、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其治理水平直接关乎群众的幸福指数。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关键是要搞好服务。具体来说,要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必须坚决夯实城市社区的微小单元,聚焦美好家园建设,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比如,武昌区以区级为单位,持续优化治理单元,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片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探索形成了“网格-微网格-楼长-户”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把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前沿、最末端,确保群众的事情有人办、有人管,切实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服务团结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共同缔造为了人民,共同缔造依靠人民。培育共同精神,贵在“共同”,难点也在“共同”。如何深化共同缔造理念?武昌区围绕如何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我”为“我们”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该区以“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打造“流水席议事会”“香樟树下议事会”等议事平台,并用好“班长议事会”“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等共治平台,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群众评议评价办法等,有效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据统计,仅2023年,武昌区累计召开各类议事会2.8万余场次,发动群众共同解决噪音扰民、环境杂乱、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1778个,涌现出“百事帮”“户小青”“老格子”等群众自治组织103个,有效解决了不文明晾晒、乱停车等“民生痛点”,共同缔造的合力进一步彰显,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可持续。
就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而言,政府固然是最为重要的力量,同时也需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居民共同参与并发挥各自重要作用。比如,武昌人口众多,离退休党员干部、能人巧匠尤为不少,如何充分发挥其“余热效应”,在建强服务队伍上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该区面临的一道重要考题。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创新,武昌区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案例。一方面,按照“宣传发动-意见征集-班长议事-共同决议-社区执行”的议事机制,孵化出七宝巡逻队、宠物联盟等20余支志愿服务队,有效拓展了“联动融合、多元共治”的基层善治新路径。另一方面,推行志愿服务激励保障制度,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激发创先争优意识,鼓励带动一批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治理,形成群众参与治理的长效机制,有效避免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从“按部就班”到“主动为之”是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亦是共同缔造理念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通过抓好培育共同精神这个重点,以构建区负主责、区街社区工作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四级框架为中心任务,把共同缔造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结合起来,必能为建设大美武昌、缔造幸福生活添动力增活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康(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