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城”势而上 建设为民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2日22:5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钢结构为承重而生,钢构人为承担而立”“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核心,全面构建街道、社区、小区一体协同,内外兼修”……近日,由市委组织部主办的2024年“英雄城市·先锋有我”主题实践活动之“城市建设”专题分享会举行,10个党员先锋团队以“绣花巧思”刷新“城市颜值”,以“实干工笔”细描“为民画卷”,续写更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精彩篇章。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生于斯,长与斯,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的创造主体,更是城市建设成果的“阅卷人”。地处华夏之“中”,坐拥“天元”之位的武汉,从首座主缆连续三塔四跨悬索桥鹦鹉洲长江大桥到汉江上最宽、跨度最大的汉江湾桥,从世界级滨水空间月亮湾城市阳台,到世界级城市文化公共空间长生态文化长廊……在一个个“世界之最”的武汉建设中诠释的是“城市属于人民”的深刻内涵,回答的是“强功能、显特色、补民生”的建设答卷。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江汉城资智慧运营先锋队在全市率先探索“全域智能运营”模式,以市场化的“大物业”统一管理,提供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的“大服务”,推动“街区一体化”全区智慧城市运营,构建起管理服务治理一体推进的长效治理格局。吴钢工作室的党员先锋们仅用短短2个月的时间,成功为全市所有实体对象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证”,真正实现了“多地址一码关联”,为“一网通办”奠定坚实基础,始终在抢占“数字之城”发展制高点的新赛道上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无论是“城市管家”创新城市治理模式,还是“城市级编码”擘画数字孪生蓝图,这些“智慧”手段将直接服务于广大城市居民,在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市治理创新获得了新的路径。

文以载道,文以兴城。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而保护和发展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应是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职责。为打造汉口历史风貌区文化名片,守护好文化瑰宝和自然遗产,汉口历史风貌区更新团队提出“H+”的整体视觉形象,在推进风貌区保护性重塑和大力发展城市更新新业态中探寻城市更多价值。通过新旧建筑空间的巧妙对话,让昔日的民众乐园与时俱进,荣耀归来;以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完美糅合百年建筑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充满活力的都市风尚,重现“百年巴公房子”的卓越风姿……一批批传统历史坐标焕发新的生机,为江城文化的灵魂增添新的色彩。将历史文化记忆融入城市建设之中,以新业态激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擦亮历史文化“特色品牌”,通过以文润城,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温暖”起来,生活才能“红火”起来。正所谓,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只有政通人和才能实现人好物美心齐,为城市建设打开一扇扇美好的窗。为着力改善老旧小区群众居住环境,二十一街坊危旧房合作改造联合社积极响应“住宅合作社”模式,将“好房子”完整社区”理念融入到城市更新改造中,从一户一策成就个性化需求的“好房子”到高质量、高效率运营的“好街区”,实现了“居民共生、文化共生、建筑共生”居民“原地”住好房的美好愿景。为解决二手房市场交易周期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武汉“硚帮住”宜居焕新先锋队探索搭建公平、透明、高效的换房交易平台盘活存量住房,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打通房地产市场供应与需求的“堵点,为区域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让居民享受更加舒适、现代的居住体验。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出发,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关键小事”,把“烦心事”变为“舒心事”,才能让人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是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只有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在城市建设的赛道上,与民同行,“城”势而上,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才能蹄疾步稳推进城市蝶变升级,汇聚生发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能和磅礴伟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汪瑞婷(武汉市江岸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