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警惕“语言贿赂”的诱惑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4日15:2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 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这个故事说明,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听吹捧的话,是大多数人的人性弱点。正是因为人性有这种弱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语言贿赂”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广阔的市场。今天的领导干部,大多手握公权力,千方百计讨好、巴结他们的大有人在。在各种警示教育和党纪国法的规范约束下,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做到不为金钱、美色所动,坚持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干部。但也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却经不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甜言蜜语、阿谀奉承,被“语言贿赂”所击中,飘飘然、昏昏然,失去对人、对事、对是非的正确判断能力,做出一些有违党纪国法的事。

阿谀没有牙齿,却能把骨头啃掉。相比于送钱送物,“语言贿赂”往往更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破坏性。所吐之言与法纪无涉,除了费一点脑力外,几乎是“零成本”。但如果领导干部一旦“语言贿赂”所诱惑,就会对说者信任有加,认为彼此之间是“知心朋友”,是“君子之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通过廉价的“语言贿赂”博得领导的信任,让领导一步步掉入他们预设的“陷阱”,心甘情愿为他们获得不当利益大开方便之门。

下饵是为垂钓,张网是为捕获,拍马是为骑马。一些人绞尽脑汁用“语言贿赂”诱惑领导干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中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希望通过领导捞到好处。每一个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严要求自己,带头执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拉扯吹拍”的庸俗之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亲贤人、远小人,不被花言蒙蔽、不被巧语诱惑,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会在别有目的的恭维声中失去尊严与气节,迷失自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文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