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网购“迷你”用品当避开“低价”陷阱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09:47 来源:

近日,某网友以9.9元低价买到一箱拇指盖大小的“迷你”“大闸蟹”,令人啼笑皆非……与此类似的事并不少见,几厘米大小的镇宅石狮子、巴掌大的整提卷纸、指节大小的月饼等等,这些看似超值的交易背后,却隐藏着商品尺寸的秘密,让买家的“捡漏之旅”变成一场“小人国奇遇”。

近年来,随着直播平台的迅猛发展,直播带货行业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成为电商领域的潮流之选。然而,一度野蛮生长的态势也使得直播带货市场鱼龙混杂,不少直播电商为了抢占市场、争夺流量,用低廉的商品价格、模糊的宣传图片和极具诱惑性的直播话术,让不少消费者怦然心动。秒杀、低价购、零元购等促销活动经常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直播间上演,成为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更是聚拢人气的拿手好戏。但正如媒体报道,直播平台商品售价动辄低至一折,消费者看起来是捡了便宜,实际上所谓的打折是“伪打折”,背后的各种套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商家就是抓住消费者“以小搏大”的心理动歪脑筋,通过尺寸游戏、障眼法等小把戏,将廉价批发来的小商品通过“精心”包装后,让“李鬼”变“李逵”。消费者一旦想捡漏,贪小便宜,就会踩进陷阱。商家玩的是“心理博弈”“销售套路”,消费者怀着占便宜的想法“上了套”,那便注定有惊无喜,不仅捡不到漏还会上当受骗,追悔莫及。

其实,直播带货仅是一种应运而生的营销方式,其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原罪。商家借助平台优势吸引人气、扩大销量,消费者也从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得到了实惠,可谓双赢。但是将消费者当傻子糊弄肯定不行,耍心机、玩套路、模糊概念、设置低价、打折陷阱等做法,固然可以赚取短期利益,但这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促销手段,坑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自己的口碑。只有诚信经营,规范价格行为,给消费者拿出真正的诚意和实惠,才能获取持续的商业回报。

直播电商领域的价格套路既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已突破了法律底线。有关部门必须采取行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虚假宣传的界限,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大执法巡查力度,落实惩罚性赔偿机制,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平台在其中的责任,无论是传统电商平台,还是新兴短视频平台,只要是为直播带货活动提供了网络经营场所和交易撮合、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就要履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及时发现并治理直播间的价格欺诈问题,履行其维护商业生态的社会责任。此外,平台还应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比如提供更完善的退换货机制和赔付方案,以降低消费者的购物风险。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需要提高警惕,理性看待低价诱饵。在购物时,不要被表面的低价所迷惑,而要更加关注商品的质量、性能以及商家的信誉等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低价陷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沙(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