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白水村,一场由“一根萝卜”引发的变革悄然展开。这个曾经因为洪水多发而困顿的小村庄,如今凭借着国家地理标志的萝卜,吸引了3.2亿元的投资,构建起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特色村湾融合发展的多元产业体系。白水村的成功不仅是农产品升级的范例,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与基础。白水村的故事,正是一个通过提升农业附加值来带动地方发展的典型案例。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作物到如今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水萝卜”的转型,展示了乡村如何通过特色产业,打破资源匮乏的困境。
农业现代化成为白水村崛起的关键。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白水村不仅提高了萝卜的产量与品质,还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品尝萝卜美食,还能参与萝卜采摘、亲子体验等活动,这种“萝卜经济”不仅激活了乡村的活力,更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白水村的成功经验证明,只有立足本地资源,挖掘特色优势,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振兴之路。
然而,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文化的保留与复兴同样不可忽视。白水村的村民们通过打造“一户一景、一院一文化”,为每个家庭注入独特的文化气息,保持了乡村的原始风貌,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例如,白水村的萝卜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当地的农业历史,还成为了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平台。乡村振兴大讲堂、萝卜乡学院等项目,更是通过培训与传承,将文化与知识紧密结合。这种以文化为支撑的乡村建设,不仅让游客能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还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为白水村注入了持久的创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白水村的振兴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村庄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出了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鱼稻共生”等生态模式,村庄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这种结合了生态循环的农业模式,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经济效益,还维护了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绿色支撑。
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之一。白水村的生态实践表明,只有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乡村振兴。随着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成为地方政府和村民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白水村的变革给我们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多元可能。通过特色产业、文化赋能与绿色发展,白水村成功地从困境中突围,走上了一条融合发展的振兴道路。这种模式值得更多乡村借鉴和推广。
然而,乡村振兴绝非一蹴而就。在“白水萝卜”成功的背后,我们也应看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从资金投入不足到基础设施的短板,从生态保护的压力到乡村人才的流失。白水村的成功经验虽然宝贵,但各地在复制这些经验时,仍需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策略。
未来,只有在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让更多像白水村这样的地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鼎(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
责编:何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