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融评:让种粮“新生代”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17:04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湖北省宜都市举办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暨松木坪镇农事竞技乡厨争霸赛,活动现场90后、00后新农人竞相登台,展现农活技巧与个人风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情怀的“新农人”群体正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生力量。

如今,种地的农民不一定就非得在田间地头脸朝黄土背朝天,也可以是坐在直播间,西装革履的返乡金领。比如,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斌,2013年,他辞掉北京律师工作,回到孝感老家,种植了4000多亩古老品种“黄毛粘”,他取名“吴稻长”,通过直播带货打开销路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黄毛粘”2万亩。还有很多像吴斌一样的“新农人”,他们中有很多人曾经都在大城市有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这些人群往往思维开放,理念先进,他们对国家“三农”政策、当地农产品发展现状及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都有比较深入且独到的理解,同时也对农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情,这些“新农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治理,展现出新时代的担当作为。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保障。中国有7亿多农民,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不断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农人”,需要发挥好科技硬核实力的支撑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现代互联网科技和农业装备制造快速革新的背景下,农产品直播带货,新式农机具为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同比增长7.6%;赛迪顾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3865.6万千瓦,同比增长3.0%。为此,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力度,以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等为重点,开展“线上教学+线下实践+实训参观”“课堂直播+田间示范+专题授课”“视频推广+交流实践+展示展销”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新农人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

另外,还需要加大制定人才服务保障等软性措施,营造培育新农人的良好环境。一方面要围绕新农人最关心关注、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台更多支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解决好新农人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完善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扶持政策,持续对高素质农民开展跟踪服务,当好新农人的贴心人。另一方面,要优化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的监督、评价、考核机制,注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做强数字化教育共享平台,构建开放、共享、协作、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农业农村部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等3.6万人次,截至2023年,全国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万人次。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让更多新农人释放持续发展的后劲。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兴农之道,唯在得人。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最根本的因素,把提升农民素质当成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好做强,让更多新农人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谨(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委宣传部)

视频:宜都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