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体育领域取得的成绩。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这个夏天,“奥运经济”的火热,让我国体育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全新活力。据多家电商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巴黎奥运会开幕以来,奥运激发了大众的运动意愿,游泳、羽毛球、射箭、攀岩等成为消费者搜索最多的项目,相关产品销量直线走高。据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达1.08%,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因此,发展体育经济具有广阔空间,除了承接“奥运经济”的泼天流量,还将继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立足全民根本点,筑牢体育经济“基本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2.89平方米,已经提前超过了“十四五”规划的人均2.6平方米的标准。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等短板依然突出,比如热门赛事项目相关的体育运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后,多地的体育场馆预约爆满,网球馆更是“一位难求”。因此,要继续抓住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牛鼻子”,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做大增量的同时不断优化健身设施功能和布局,打造全民健身新空间、新载体,推动健身设施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
找准产业发力点,打造体育经济“金招牌”。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市场,具有资源消耗低、产品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当前,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创新发展特色体育产业,推动体育经济竞相发展。比如,“村超”“村BA”的出圈正是找准了群众赛事与体育产业结合点,“尔滨现象”彰显了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等等,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体育产业,以差异化竞争形成比较优势,成为发展体育经济的重要引擎。以及“赛事+”成为各地塑造形象、提升能级的靓丽名片。根据相关统计,杭州亚运会期间,体育及相关消费达489.6亿元,北京冬奥会推动河北张家口地区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1084.1亿元2023年的1842.7亿元。
聚焦科技支撑点,激活体育经济“新动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5G、区块链、元宇宙等高新技术,通过重构人、场地、设施与体育活动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科技逐渐成为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牵动力。其中,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举办过程,就是前沿科技的一次集中展示,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传递火炬、雪上项目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等等,有212项科技技术在北京冬奥会落地应用。体育与科技融合共生,可以激发办赛新气象、培育体育新业态、打造运动新体验,为个人提高运动表现、便捷健身与观赛等提供了更多可能。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在各地各部门的齐心协力下,人民群众的热爱支持下,万亿级的体育经济必将持续“热辣滚烫”,继续为中国经济增光添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代梅(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