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自主创新是航天事业腾飞的核心动力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9日17:5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星河壮志逐天际,梦绘苍穹展华章。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家科技创新,也为全球深空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从“长征”飞天到“神舟”载人,从“北斗”组网到“天宫”筑梦,从“祝融”探火到“月宫”取壤,中国航天事业以一系列创新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科技创新已成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自主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在火箭发动机、空间材料、深空探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仅2023年,航天科技相关的研发投入就已超过500亿元,位于全球第二。得益于不断的研发投入,我们实现了在改变技术领域竞争态势的颠覆性技术上取得“从0到1”的重大突破。

然而,仅有技术突破还不足以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经济结构的深度优化与升级。这就需要深化产学研结合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释放科技创新的潜力。

深化产学研结合模式是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通过政府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合作,能够加速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应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合作就是典型例子。在嫦娥六号任务中,他们联合开发的新型探测器材料迅速应用于国内的无人机制造企业,推动了航天技术向民用市场的转化。

在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协同创新,关键在于确立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这类创新联合体的形成让企业、科研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协同作用,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企业主导的创新体系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是确保科技成果顺利进入市场的另一关键。作为市场需求的直接感知者,企业能够精准提出技术需求,并引导科研机构围绕实际的产业方向进行攻关。在这一体系中,企业不仅仅是科研项目的“出题人”,更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阅卷人”。通过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更快、更精准地进入生产环节。

而要释放科技创新的潜力,核心便是建立能够充分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与环境。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通过赋予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优化科研项目的管理机制,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才能大大提升。近年来中国通过实行“揭榜挂帅”与“赛马制”等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极大提高了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航天领域,科技体制的优化让技术创新能够迅速应用于各类产业链,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提升。

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指南》,明确提出要依托航天等高科技产业,打造一批自主创新示范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范围广、力度大、含金量高,可较好促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新时代的中国,要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前行,以科技实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俞家宝(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