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让害人的“特供酒”彻底下桌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9日15:45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假酒,他们以“特供”为噱头,大肆炒作售卖,尽管国家已经全面禁止此类行为,却依然屡见不鲜。

近日,全国多地开展查处“特供酒”的专项行动,市场监管总局也于近日印发《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明确“特供酒”为假冒伪劣酒品。如何让“特供酒”彻底下桌,成为整个市场都在关注的话题。

特供酒,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声称专门为特定群体或场合提供的酒类产品。它们往往以限量版、高档次的形象示人,价格自然也是高得离谱。然而,在这看似高大上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所谓的“特供酒”,无一例外全是“特假酒”。

首先,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特供酒”?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利益驱动。商家通过制造一种稀缺感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而消费者则因为对特权思想的深信不疑以及对“面子”的追求,愿意为之买单。这种供需关系的存在,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所谓的“特供酒”。

根据目前披露出来的“特供酒”假酒案,大都是在类似的地下室、车库、农房、暗室中灌装的,其生产条件完全不符合食品卫生许可要求。新近破获的案件显示,“特供酒”造假已形成犯罪链,从包材生产到灌装、销售,各环节都是分开的,但是又互相协作;个别地方甚至形成产业,公开销售各类“特供酒”包材。售假方式则多采取订单式生产,即先有订单,后再灌装,无库存假酒,以规避公安打击。

业内专家表示,“特供酒”“专供酒”,不仅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也影响国家机关、军队声誉。在严厉打击的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民众知晓,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特供酒”全是“特假酒”。

严打不止,必有缘由。部分消费者因为面子,催生了相应市场;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让“特供”“专供”类产品销售屡禁不止。从披露的案件分析,“特供酒”制售具有参与主体多、链条长,违法行为时空分散、形式多样等特点,决定了打击治理必须从源头到终端多管齐下、协同并进。经营者拒卖“特供酒”,消费者不买“特供酒”,行业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各环节一起努力,从而让害人的“特供酒”彻底下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斐(宜昌夷陵区)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