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多地,自动驾驶汽车往来穿梭,稳如“老司机”;在浙江德清,采摘机器人手臂翻飞摘下西红柿,俨然“老把式”;在重庆两江新区,微纳3D打印技术把器官“种”在芯片上,一番“绣花功夫”令人惊叹……中国大地上,越来越多的科幻场景成为现实,生动诠释着新质生产力的无限可能和无穷魅力。
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出的新概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企业大多处于初创及成长阶段,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亟需金融“血液”。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新时期金融工作的发展布局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金融大国”转变为“金融强国”的关键时期,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有利于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驶入发展“快车道”。要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形成“全国一盘棋、上下一体化”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动力,要加快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融合,可以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渠道,建立统一化、标准化的金融行业数据体系,促进贷款、支付和投资等传统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扩宽数字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建立金融业务实时大数据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预警模型,建设金融领域“监管协调”“信息共享”等多部门系统化风险监管体系,实现金融服务数据的全程追溯和监管,多方聚力高效化解金融领域潜在风险。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实力,要加大优质金融供给。优质金融供给能在不同层面上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最终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为环保项目和绿色企业加大绿色金融支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形式,推动经济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科技金融供给,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以解决企业在成长初期面临的融资难题。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关注小微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支持需求,尤其针对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群体,从而激发更多潜在的生产力群体。通过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包括种子期的资金支持、成长期的扩展资本以及成熟期的并购重组等,为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企业提供风险评估和保险服务,帮助企业减轻因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合力,要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金融对外开放一方面能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促进制度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引入外资和技术,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提升国内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加大提升吸引外资力度,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引导外资投入新产业及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之中,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外资进来,国际合作发展,中国企业能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活力,要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培育一支懂技术、懂市场、懂金融的专业人才队伍,是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需求。当前金融人才不仅要精通金融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法律等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企业和项目。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人才应当增强国际化视野,拥有国际视野,理解国际市场规则,能够处理跨国业务,这对于吸引外资、开展国际合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硬技能之外,金融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等软技能,这些是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提质的“法宝”,对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有着重要作用。
向“新”而兴,提“质”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金融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承担着重要任务。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冷玲(武汉经开区)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