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重阳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个源于先秦时期“秋祀”,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寓意到达阳气顶峰,世间万物走向华丽,代表着吉祥和长寿。随着时光变迁,重阳节逐渐衍生出了登高“辞青”、出游赏景、赏菊、插茱萸等民俗活动。“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在这一天,天朗气清,叶红菊黄,正是登高赏秋、祈愿祝福的大好时光,融入天地的广阔中,品味重阳美意。而赏菊、佩茱萸,更是重阳节习俗中的大雅之事。菊花与茱萸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更是一种情感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
然而,重阳节的意义远不止于此,重阳节另一大主题则是“敬老爱幼”。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民族,自古讲究“万善德为本,百善孝为先”。早在1989年,我国就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不仅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承续,又对尊老、敬老作出了法律规定,赋予了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新内涵。“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与感恩知恩,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密不可分。
在重阳这个节点,不仅要向广大老年人致以节日的祝福,更要思考如何安放老年人的夕阳人生,让他们都能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所以,从政府、社会到家庭,都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时代条件和内容为老人增强他们的晚年幸福感,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适老化改造为抓手,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从日常起居的辅具助力,到洗澡时的淋浴凳支撑,再到家门口的老年食堂提供可口饭菜,组织健康讲座、文艺演出、免费体检……一系列暖心之举都传递着社会各界的孝爱之道。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并未减弱。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节日,试图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一种平衡。例如,社会上兴起的各类敬老爱老活动,组织老年人旅游团或老年登山比赛,开展义务陪伴爱心活动等。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让更多年轻人找到一种新的时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登高望远的照片,与家中老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故事;通过电子贺卡、在线问候等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敬爱;利用网络直播、线上互动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无法回家的年轻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家的温暖。这些形式的创新,使重阳节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节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序数重九,登高望远,盼父母长辈福寿绵长。当然,不仅仅要在重阳,而是要在每一天,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每一位老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拥有“健康夕阳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丽(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