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借助“非遗”之力,助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2日15:2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华章。10月12日,长江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之“国潮也疯狂·湖北非遗时装秀暨创新创意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次活动从10月12日持续至14日,通过举办湖北非遗时装秀、湖北非遗创新创意展和湖北非遗创新发展座谈交流会等活动,展示湖北第二届文创设计大赛“传承·匠心国潮”赛道阶段性成果,持续推动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文化创意的转化利用。活动期间,60套非遗精品服饰、100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有力推动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我省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助力湖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我国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非遗文化是文旅资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敦煌莫高窟、长沙岳麓书院,到潮州古城、武夷山朱熹园,再到眉山三苏祠、安阳殷墟遗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历史文化场馆和研究机构,就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进新征程,要写好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大文章”,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而赋能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贡献非遗文化新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全景呈现,非遗保护也“破圈”出彩。数据显示,20年来,我国非遗保护传承有力有序、成效显著,设立23个国家级、200多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名录体系,普查登记非遗资源87万项,列入代表性项目名录10万余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在全国设立“非遗工坊”6700多家。

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科技铸魂。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从AI绘画实现“妙语生花”,到文心一言现场“作诗”与互动者无缝对话,再到用视觉动作捕捉技术设立的公共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让游客们尽情体验……一系列数字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让传统文化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依托数字技术,为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用科技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有力促进了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发展。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一把锤子、一套刻刀、一张牛皮,刻画、敲击、推拉、挤压……传统文化融入手提包、腰带等各种皮雕工艺品,传承了上千年的老手艺焕发出新生机。近年来,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广泛宣传展示活动,传统文化积极融入当代生活。大气唯美的汉服走秀、憨态可掬的仿真熊猫玩偶、巧夺天工的牡丹瓷……一亮相就吸引了观展人群的眼球。不仅如此,以民间“吉祥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了胶东当地的剪纸、戏剧、年画、面塑等民间艺术的营养元素,在作品中不断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创新与保护并进的形式,实现双向赋能,让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康(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