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传承非遗瑰宝,续写长江华章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2日14:2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0 月 12 日,长江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之“国潮也疯狂·湖北非遗时装秀暨创新创意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湖北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写照,为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华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活化石。湖北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非遗资源丰富多样。从精美的汉绣到悠扬的编钟乐舞,从古老的漆器技艺到独特的皮影戏,湖北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领域。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湖北人民智慧的结晶,见证了湖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全面展现湖北非遗保护成果,既是对历史的敬重,更是对未来的担当。在湖北,众多非遗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汉绣作为湖北传统刺绣技艺的代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遐迩。如今,汉绣不仅在传统服饰、工艺品领域广泛应用,还与现代时尚紧密结合,推出时尚汉绣服装和饰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红安绣活以其细腻的针法和丰富的题材,展现了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底蕴。英山缠花则以其精巧的工艺和寓意深刻的造型,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大冶刺绣、荆州民间刺绣也各具特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堂纺叠绣等项目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传统技艺到现代产业的华丽转变。编钟乐舞作为湖北文化名片,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亮相,向世界展示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长阳的南曲与旅游产业融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聆听古老的民间音乐;黄梅的黄梅戏通过创新表演形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深挖非遗消费潜力,是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非遗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湖北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打造非遗特色街区、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等方式,积极挖掘非遗消费潜力,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在武汉的吉庆街、户部巷等特色街区,游客可以品尝热干面、豆皮等湖北非遗美食,购买汉绣、剪纸、红安绣活、英山缠花等非遗工艺品。同时,湖北积极推动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编钟造型的钥匙扣、漆器图案的手机壳、土家织锦“西兰卡普”风格的围巾等具有湖北特色的文创产品,既实用又具艺术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

共筑非遗发展新高地,需全社会齐心协力。政府当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全力扶持濒危非遗项目,同时健全政策体系,制定具体保护法规与激励措施,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与高校合作开设非遗专业课程,创建大师工作室,提高传承人的待遇与地位,吸引人才投身非遗传承事业。企业应积极挖掘非遗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与设计师合作推出兼具现代审美与传统特色的产品。在时尚领域融入非遗技艺,开发特色家居用品,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借助线上线下渠道提升非遗产品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社会组织要积极举办讲座、展览、工作坊等活动,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让公众感受非遗魅力。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发放资料讲述故事,利用社交媒体扩大非遗影响力。广大民众也不能置身事外,长辈可向晚辈传承非遗文化,学生参加非遗社团学习技能,还可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建言献策等方式为非遗保护贡献力量。

赓续长江文脉,共创时代辉煌。湖北非遗以崭新之姿昂首迈向未来,应当全力保护、传承并利用好这些非遗资源,使这些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为璀璨的光芒,为推动湖北文化强省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坚实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清江剑”网评团队、长阳县委政法委)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