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科技领农技,小院增底气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6日23:3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2024年我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晚会上,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负责人王卫斌侃侃而谈,他向全国的观众介绍了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在推广农业新科技,创新种养殖高质高效模式、帮助农户增产增收的工作经验。“科技小院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农业更加高效、农民更加富裕、农村更加美丽。”王卫斌用生动真实的故事诠释了科技赋能三农的时代内涵。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派驻研究生到农业一线,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实际问题。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科技小院建设,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掌握技术是“真本事”,农业缺的不是土地,而是提升产能和品质的方法。在济南章丘,署鑫生态农业公司凭借“三地”科技小院,以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红薯研究专家技术为依托,为薯立方提供红薯脱毒试管苗生产、移栽、温室快繁、生产种育苗、大田高产栽培及种薯、商品薯安全储藏等多项技术服务,建立健康种苗脱毒繁育中心,不断升级优质红薯种植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设施大棚、农田等的数字化改造成为可能,农技人员用“数据+算法”赋能农业生产,达到降本提效的目标。经过小院成员的经营,署鑫生态农业公司现已发展红薯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内首家专业地瓜供应商,累计带动章丘红薯种植面积7000余亩,覆盖52个村庄,结合课堂培训和田间指导双线培训模式,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1000余人,年均增收5000元,实现村集体分红90万元。

入乡随俗是“硬道理”,农民要的不只是陌生的技术员,而是需要叫得上名字的田专家。江苏如皋水稻科技小院是全省首家科技小院。落地初期,必须通过农民的信任考验,才可能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真正打通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但是小院同学们在开展农户水稻种植情况调研时,由于当地方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且在家中务农的基本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语言方面很是困难,前期处于完全听不懂的状态,工作效率比较低。同学们主动拜当地农民为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逐渐掌握了一部分方言。入乡随俗后,小院联合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嵌入式”培训当地基层农技人员和种田大户,统筹田间管理、安排田间试验,开展科技服务和示范推广工作,服务乡村振兴。从“做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如皋水稻科技小院团队在实践中助民生、治学问,带动周边农民成为懂技术的“土秀才”,更成了农户的“知心人”。

建立队伍是“大方向”,现代化要的不只是昙花一现的试点,而是需要扎根基层的网络。湖北仙桃再生稻科技小院依托王卫斌的仙桃市河堤岸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而成立,有稻田约1000亩,都种上了再生稻,并示范了各种“水稻+”共养模式,水稻每亩年产量从650公斤提高到1200公斤以上,目前已在仙桃推广种植5000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科技小院”知道了“再生稻+”模式的好处,都纷纷来学习。目前,湖北省共获批26家“科技小院”,第二批20家正在申报中。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小院”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载体、新引擎。湖北正逐步完善科技小院体系建设,扩大科技小院的带动作用,力争能让一个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区域,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东海(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