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召开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村落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1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并实施了挂牌保护,其中湖北省有270个村落入选。此前,襄阳市南漳县和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还入选了《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标志着湖北省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正在稳步迈进,已从“单个村落保护性开发”进入“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新阶段。
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中华大地上的传统村落却正在走向消失,或年久失修,或异地搬迁,或合村并点等,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何守护即将消失的传统村落也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以良法留乡愁是破题的基础。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虽然国家已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我国传统村落自然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现行政策法规与实际保护目的与效果相背相峙。以湖北省为例,湖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56个民族俱全,分布在全省各地,如果简单按照统一方法、制度保护各地的传统村落,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将这些传统村落变成“四不像”,失去其原有的特色。传统村落是由当地的人、在当地的环境中、通过当地的文化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简单的用“一刀切”的方式去守护传统村落并不可取,因此,因地制宜的出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制度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标准保护”变成“精准保护”,才能呈现出乡土文化的丰富多样。
坚持规划“一盘棋”是破题的关键。单个传统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内容单一,资源禀赋有限,各传统村落单独发展,还易造成内容同质化,陷入恶性竞争,不利于持续保护利用。自2022年开展评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至今,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避免“千村一貌”的统一规划已是大势所趋。有着“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之称的福建省连城县,拥有1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在当地政府的集中整合、管理、规划下,连城县将辖区内5大传统村落集聚片区分别按照旅游型、生态型、生活型村落进行设计,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传统村落文化,享誉全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以“一盘棋”思维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整合、管理、集中规划传统村落资源,探索建立传统村落资源一张图。
坚持去“空心化”是破题的重点。传统村落保护,重在其精神价值和观念价值,重在文化延续和生态发展。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部分村落逐渐“空心化”,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在陕西安康旬阳的万福村,因人口流失严重,村中随处可见的是一处处破败的古建筑,村里的一位老人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一些年龄大的人没有能力,也没有资金对古村落的文化和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没有“心”的万福村已处在消失的边缘。保护传统村落,既是对传统文物的搜寻展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如此,方能保存文化记忆,展现历史风貌,为传统村落填“心”。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集中凝聚着中华儿女的乡愁。保护、传承、利用好传统村落,既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好传统村落,才能让乡愁有“乡”可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罗程(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