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6日10:4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4长江文化艺术季·“遇见长江”长江文学周日前在湖北武汉开幕。来自中国作家协会、长江流域沿线各省区市以及吉林延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等地文联和作家协会的嘉宾与作家齐聚湖北,共同见证这一场文学盛宴。开幕式以《诗韵长江》节目开场,长江号子响起,在浪花激荡下,“纤夫们”一边喊着号子一边踏步而行。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今年国庆档,由现象级舞蹈诗剧改编而成的电影《只此青绿》正式上映,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收获了无数观众的热烈表白,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全球亿万观众的文化心。美,在不经意间,穿越了蜿蜒五千年的中华文脉,它们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凝聚着艺术家的情感与思考,反映着时代的精神面貌。而在这一切创造的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贯穿始终——人民。

人民的生活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最真实、最生动的素材。无论是田间劳作的艰辛、市井巷陌的人情冷暖,还是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都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优秀的文艺作品,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们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反映了普遍的人类情感和社会关切。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让读者或观众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实现情感认同与情感共鸣。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不仅是文艺创作的灵感来源,更是文艺成果的消费者和传播者。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让大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过程中,促进了文化艺术的普及与创新。文艺创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情用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他们需要关注社会热点,用艺术的形式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回应,让文艺作品成为时代的镜子,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呼声。现如今,微小说、微电影、短视频等走红网络,不少未经过科班培训的草根文艺创作者也可以创作出反映当下普通人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的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

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好的文艺创作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风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例如,国庆档暴热的《志愿军》,融入家国美学,通过家庭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绑定,传递和平愿景,是一场家国同构的细腻叙事。十一假期,在不同景区共同唱出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之所以能够在特定的时间段被自发的唱出,就在于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成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活水源泉。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从人民的无穷智慧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有烟火气、有百姓情的作品,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不断延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董璐璐(宜昌市夷陵区)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