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拥有1061公里的长江干线,目前沿江一公里范围内118家化工企业全部“清零”,腾退岸线149.8公里,长江岸滩岸线生态复绿856万平方米……这是湖北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涵盖11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长江经济带成为高质量发展黄金经济带。
坚持逐“绿”而行,让沿江省市生态家底持续增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首要在生态保护,基础在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江苏南京完成150个干流岸线项目清理,累计清退长江生产岸线37.6公里,生态岸线比例从66.2%增加到80.3%,累计修复沿江湿地1.1万多亩。如今,长江岸绿景美,水生态环境持续复苏。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的生态图景加速铺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江豚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在长江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增加,“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重回洞庭湖产卵。在长江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变留住了“微笑天使”。2023年长江干支流水质评价总体为优,Ⅰ至Ⅲ类水质断面占98.5%。
坚持向“新”而行,让沿江省市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只有向“新”而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以创新发展带来动能转换,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培育和形成蓬勃的新质生产力,才能让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今年以来,江苏已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部署了40项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在四川宜宾,当地全面布局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面向全球招引科学家团队和产业领军人才,未来3年,将每年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超10亿元。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8年多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竞相发展,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23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为58427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46.7%。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经济总量,持续发挥着支撑作用。
坚持区域协同联动,让沿江省市合奏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这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新的实践路径。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滞后,是制约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短板。推动区域之间资源、要素等的合理流动与协调配置,才能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当前,长江这条中国龙的“龙头”长江三角洲已经昂起,“龙尾”川、渝一体化加快发展,作为“龙身”的中部地区亟须奋起直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中部优势转化为创新上升优势,“舞起龙身”,力争打造世界级产业群、国际化城市群和世界一流的教育科技文化高地。这对实现国家阶段性、整体性战略部署,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按照规划,到2025年,长江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健康安澜、生态优美、协调联结、繁荣宜居、特色彰显的黄金经济带。沿江省市要坚持“区域发展一盘棋”,高质量共建共享发展成果。长江中游,16个城市在三中全会后,就产业发展、市场一体化、民生服务等方面,明确了63项具体合作事项。在位于湖北黄冈的这个临港产业园,目前已有30多家来自江西九江的企业入驻,累计投资超百亿元,“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物流同网、人才互派”的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基本形成。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轴、以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为主线,以区域协同融通为突破,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