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从0到1”的培育是系统工程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3日17:3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科技创新,包括“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也包括“从1到100”的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因具有先导性、战略意义,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成为推动国家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今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频出。比如,清华大学团队日前研制出全球首枚干涉-衍射异构集成智能光计算芯片,可实现每秒每焦耳160万亿次运算的通用智能计算,效能较其他智能芯片超出2~3个数量级,适用于现实世界中的高级AGI应用,这个重大原始创新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奠定了基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达到49838.12亿美元,是美国的1.8倍(位居第二),日本的6倍(位居第三),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面临“卡脖子”难题。面对当前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必须加速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做到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周密部署。

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力”,共下“一盘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等系列文件的出台,不断完善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这其中,既有战略层面的综合考量,又有战术层面的具体推进,支持创新的政策利好频出,推动发展的举措振奋人心,为高校、科研院所、科创人才注入了发展动能、增添了生机活力,也成为长期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信心与底气来源,为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鼓励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离不开“政企校”联动,在供给、需求、产出端同向发力。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引导整合各类创新要素资源,为创新主体的培育护好“自然生态”,把开发更多普通百姓可以用得着、用得起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对社会民生作出贡献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以此为浇灌创新果实施肥注氧,让基础研究真正心态归零,科研创意自在遨游,共同呵护原始创新的根苗茁壮成长,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果实累累、枝繁叶茂。要结合实际精准发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互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和待遇,完善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统筹人才、项目两种支持模式,既要科研成果,也造就一批一流的战略科学家和优秀青年科学家团队。要加强“产学研用”合作,鼓励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合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其中,打造创新联合体。要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加快推动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成长为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新型支柱产业和强大引擎,推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更多“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努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宇昕(武汉江夏“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